上课时|一次重建课的理念跃迁

在本次工作坊中 , 我是参加创课的两位教师之一 , 两天下来 , 在课堂重建过程中 , 我受益良多 。 在我看来 , 这次创课活动至少实现了四种理念的跃迁 。
从教学设计走向学程设计 , 聚焦学生的学习历程 。 在初次设计教学时 , 我偏重于对教学流程整体流畅性的设计 , 对学情了解得不够充分 , 导致拓展练习部分学生续写童话难度较大 。 整堂课堂虽然在老师问学生答的过程中看似流畅 , 但实际上课堂并不是由学情推动的 。
童话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 , 但在初次上课时 , 我的教学设计并没有引起学生的兴趣 , 更不要提后期的阅读策略及方法的引导了 。 整节课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 学生仅仅是获得了知识 , 没有形成能力和素养 。 经过王红顺所长的点拨 , 我首先将拓展延伸调整为“抓住反复的写作手法进行故事内容续编” , 这样学生在写的时候更有的放矢 。 在后面的课堂展示中 , 学生的表达欲望十分强烈 , 很有条理地表达了自己对故事情节的预测 , 也没有再出现畏难情绪 。
从知识性教学走向教育性教学 , 挖掘学科育人价值 。 在二次议课过程中 , 王红顺所长提出 , 在设计阅读训练点时要注重动物求助过程背后的线索是什么 , 要给学生训练的支架 。 这个支架就是:谁求助 , 什么目的 , 什么事的求助?然后 , 老屋应答的模式是什么?
王红顺所长还提出 , 要引导学生发现文章最后那句话“再见 , 好了 , 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反复出现所带来的效果 。 这一系列建议引发了我再次对教学的思考 。
王红顺所长关于“老屋永远不倒吗”的追问让我脑洞大开 。 这个问题更容易引发学生发散思维 , 发现生命真正的意义 。 我没有想到 , 一堂童话课可以如此精彩 , 可以让学生在童话课中寻找到人生的意义 。
我深刻体会到 , 语文不仅是知识的传授 , 还要挖掘学生可能需要的素养元素 , 从知识性教学转变到教育性教学 , 实现学科育人 。
从课时目标走向单元目标 , 实现语文要素的真正落地 。 初次备课时 , 我将教学目标设置为“能试着一边读一边猜测 , 知道可以根据题目、插图和故事内容等线索 , 结合生活经验和常识进行预测 , 初步感受预测的好处和快乐”这样一个大的类似于单元目标的内容 。 在王红顺所长的指导下 , 我将教学目标化为基础目标、核心目标、拓展目标 。 我最初的设计可能偏重于核心目标的传授 , 但并未对核心目标的单元目标进行分解细化 , 这样我们在落实单元目标时就会大而空 , 无法将语文要素有效落地 。
于是 , 我调整了自己的课时目标 , 以问题化进行课时目标设计 。 我确定了“带着目标和思考去学习从哪些角度可以猜想阅读故事 , 并融入故事情境 , 学会用哪些方法来预测故事的发展” , 这样的教学目标更精准了 。 在第二次上课时 , 学生格外投入 , 融入童话的情境 , 学生侃侃而谈 , 表达自己对故事预测可能发展的情形 , 每个人都踏上了这段猜想与推测之旅……
从碎片化问题走向有挑战性的主干问题 , 激发学生深度学习 。 初次设计课文时 , 我设计了6个问题 , 分别是:(1)阅读1-3自然段 , 思考:老屋会不会答应小猫的请求?(2)你觉得老屋会不会答应母鸡的请求?为什么?(3)老屋最终答应了母鸡的请求 。 这个结果与一部分同学预测不同 , 你是怎么想的?(4)老屋又会遇到什么动物请求帮忙呢?结果如何?(5)老屋会倒下吗?为什么?(6)你喜欢老屋吗?为什么?你觉得老屋幸福吗?为什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