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龙|让创新创业融入学生的DNA( 二 )


B 谈创业大赛
需要拥有“硬核”技术的高品质创业项目
在最近落下帷幕的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中 , 华南师范大学获得国赛两银四铜、广东省赛六金一银九铜的佳绩 , 在广东省本科院校中位居前列 。 省赛六金一银九铜是华师省赛的历史最佳纪录 。
以创新创业大赛为代表的一系列“双创”活动 , 是教育部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 。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 这两大赛事是目前国内大学生最关注最热门的全国性竞赛 , 也是全国最具代表性、权威性、示范性、导向性的大学生竞赛 。
徐向龙表示 , 站在学校的角度看 , 两大赛事各有侧重 。 “挑战杯”大赛更偏学术创新与科技研发 , 是大学生创业实践的“试水池” , 而“互联网+”大赛更偏向于高校的创新科技成果转化 , 更看重项目的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 , 更关注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 , 是大学生创业实践的“试金石” 。
“观察学生参加各种创业大赛 , 可以发现一个明显问题 。 更多的学生们提出来的创业项目是学生有感而发 。 更对基于自己的学科背景从身边的需求出发 , 学科特点明显但多数缺乏硬核技术 。 ”徐向龙表示 , 由于缺乏“硬核”技术 , 不少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的学生项目 , 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市场需求的痛点 , 只是在探索商业模式创新 。 学校应挖掘学校学科特色与成果专长 , 打通科学研究与产业需求通道 , 让学生知道学校的优势学科所在 , 具有丰富成果的学科导师和产业导师联合组建导师团队 , 针对产业痛点和成果优势 , 建设创业项目库 , 基于优秀项目发创业英雄榜 , 跨学科学院学校招募团队 , 组建创业团队 , 让有志于创业的学生加入真正有实力与价值的创业团队中 。
在徐向龙看来 , 各种创新创业大赛是展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果的重要舞台 , 有助于激发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热情 , 高校不仅要培育具有竞争力的项目参加重要创业比赛 , 更要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与投资机构和产业企业对接平台 , 学生、老师、学校、企业、政府和社会多方联动推进项目落地 。
“我们要持续挖掘华师学科优势与创新成果 , 让学生创业项目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 站在华师学科沉淀的基础上 。 ”徐向龙介绍 , 华师创新创业成果不仅在重要大赛中展露锋芒 , 创业项目产业化也已经取得一定成效 , 不少项目已经处于转化阶段 。 在华南师范大学(清远)科技创新研究院 , 包括通信电子、生态环保、能源材料、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的22个项目团队已经进驻 , 不少项目正是在创新创业大赛中脱颖而出的 。
C 谈“专创融合”
让学校知道产业的需求 让产业知道学校的成果
长期以来 , 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一些误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开发缺少行业的参与 , 容易出现闭门造车的情况;开设了创业指导等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 但与专业教育中的其他课程缺少耦合联动 , 导致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 。 这些现象也是徐向龙一直在思考和解决的创新创业教育问题 。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如何实现“专创融合”?徐向龙介绍 , 除了设置创业理论课、工具课 , 华师创业学院还邀请国内外行业的权威专家分享市场趋势、产业动态 , 通过行业和高校共建创新实验室 , 让学校知道产业的需求 , 让产业知道学校的成果 。 在多次的合作实践中 , 华师“专创融合”的道路走得越来越清晰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