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这所职院的人才培养重点 从"传统轻工"转向"智联工业"

近日 , 江苏省科技厅发布《关于确定2021年江苏省科技副总项目入选对象的通知》 ,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常州工业职院)的杨博媛、陈怀民、石文鹏、袁凯烽等16位教师进入入选名单 , 他们将分别到江苏奥通光电缆科技有限公司、无锡市耀鑫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常州市聚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常州市豪迈干燥工程有限公司等企业连续任职2年 。
科技日报采访人员了解到 , 这是江苏省人才办和省科技厅共同设立的人才项目 , 也是江苏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创新举措 , 旨在鼓励支持高校院所科技人才到企业兼任科技职务 , 推动江苏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
“近年来 , 学校高度重视产学研工作 , 通过整合资源、组织对接和精心服务 , 鼓励教师和企业开展‘四技’服务 , 主动对标省科技副总和产学研合作项目等省科技厅项目 , 已连续两年获批数名列全省高职院校前列 , 将有力提升学校产学研合作的深度和社会服务能力 。”该校副校长蒋新萍说 。
建平台、引资源 , 打造“双师型”高层次团队
高职院校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 , 仍存在专业同质化、生源不足、高端人才短缺、科研力量薄弱等问题 。面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智能制造、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 , 如何通过创新体制机制、转变人才培养方式、提升服务行业能力 , 走出一条高职教育特色化高质量发展新路?
“常州工业职院依据行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发展实际 , 从过去面向‘传统轻工’加速向服务‘智能轻工’转型 , 建设一支卓越师资队伍 , 着力发展新兴产业相关专业 , 为行业培养更多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 积极拓展社会服务平台 , 强化社会服务功能 。”该校科技处处长蒋正炎说 。
5年来 , 常州工业职院在转型发展中创机制、转思路、变方式 , 注重做好“顶天立地”文章 。“顶天”是通过建设教学科研平台 , 引入一批高层次人才 , 打破学校发展瓶颈 , 跳出低水平、同质化竞争 , 打造出多个能承担国家和省重大教学、科研任务的创新团队 。
“立地”则是围绕强化教师双师型内涵建设 , 通过深化产教融合 , 实现校区教学科研一体化 , 让教师进得了企业 , 工匠教师上得了讲台 , 每年开展师生科研创新成果展 , 并使成熟成果能够及时落地 。
“我们牵头成立全国智能化钣金制造职教集团 , 依托行业组织和重点企业 , 共建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 , 以及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科创平台、产教企业集成平台 , 有效解决了教师教学科研和学生双创载体不足的问题 , 并在校内设立科研创新团队、博士基金、青年基金等 , 为师生创新创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蒋正炎说 。
蒋正炎介绍 , 5年来学校已成功引入各类专业急需的高层次人才30多人 , 并形成一支江苏省产业教授“工匠教师群体” 。目前 , 学校600余名在教职工中 , 副高以上职称比例达39.26% , 硕、博士学位比例达79.69% , 专任教师“双师”素质比例达91.21% 。
值得一提的是 , 学校凭借培育出的一批优秀教学团队和优秀科技创新团队 , 先后承担国家、省级、市级各类纵向项目271项 , 横向科研项目415项;其中 , 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