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于永正:为什么说老师要蹲下来看学生?( 二 )


在这方面 , 一些外国同行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 。
前不久 , 我在《新华日报》上读到一篇访日文章 。 文章记述了这样一件事:作者在日本参观一所幼儿园时 , 听了一节美术课 。 有一位小朋友画得乱七八糟 , 横一道、竖一道的 , 可是日本的老师居然能从中找出优点 。 老师举起这幅画 , 问全班小朋友:“大家数一数 , 他在这幅画中用了多少颜色?”每个小朋友都瞪大了眼睛 , 认真地数了起来 。 一数 , 24种 。 原来 , 这位小朋友把彩笔盒里的24支彩笔全用了 。 老师高兴地说:“这位小朋友是全班颜色用得最多的一位 。 ”这位小朋友激动得不得了 。
这不就是蹲下来看学生吗?—— 找出一点能肯定的 , 总比全部否定的好 。
早几年 , 一个外国教育参观团到南京的一所小学听课 。 一位老师手里拿着一个乌龟让学生观察 , 学生很感兴趣 , 坐在讲台前的一位小男孩 , 竟不由自主地学着乌龟爬起来 , 把坐在教室后面听课的外国老师们逗乐了 。 讲课的老师瞥见了坐在自己眼底下的脖子一伸一缩、两只手不停地做爬行动作的小男孩 , 向他使了个眼色 。 可是小男孩的注意力全被乌龟吸引去了 , 对老师的眼色全然不觉 。 直到下课 , 这位老师仍面有愠色 。 没想到评课时 , 外国同行对这位小男孩却倍加赞扬 , 说他表现得最好 , 上课最投入 。
同样一件事 , 为什么我们和外国的同行有着迥然不同的看法?我认为 , 除了观念的不同外 ,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 就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一个是蹲着的 , 一个是站着的 。 我们也应该不以对大人的要求去要求学生 , 不要求小孩子去做大人应该做的事 。 孩子毕竟是孩子 。

大人|于永正:为什么说老师要蹲下来看学生?
文章图片


不仅仅是教学 。
经常看到有些家长 , 因孩子把玩具摆弄坏了而发脾气 。 爱因斯坦小时候 , 把一个指南针拆坏了 , 却未受到父亲的任何指责 。 他父亲认为 , 孩子的好奇心应当得到保护 , 而不是摧残 。
经常看到有些学生 , 因好动手动脚或者互相推推搡搡 , 便被老师扣上“调皮”“好斗”的大帽子 。 我觉得“好斗”“顽皮”是孩子的天性 , 对孩子要少些限制 , 多些引导 。
一天下午 , 大扫除的两个学生在操场上打斗起来 。 一个手操拖把进攻 , 另一个则一手举簸箕 , 一手拿着笤帚迎战 。 在他们心目中 , 那拖把一定是一件比大刀还了得的兵器 , 那簸箕一定是盾牌 , 那笤帚就是一把刀 。 班主任大声命令他们“停止战斗” 。 我连忙说:“让他们斗去 。 第一 , 他们不是真斗;第二 , 即使真打 , 大不了使双方落一身污泥 。 ”果然 , 斗不多时 , 双方以“各得一身污点”而握手言和 。 他们嘻嘻哈哈地向教室走来 , 压根儿没发现一直注视着他们的班主任和我 。 他们一上楼梯 , 我便迎上前去 , 说:“二位好汉 , 大战十几个回合也未分胜负 , 是不是歇歇再战?”二人的脸唰的一下子红了 , 笑着跑进教室 。
我对班主任说:“如果我们二人在操场上打斗 , 全校师生不认为我们精神失常才怪呢 。 ”
有一次 , 我带学生到游泳池里游泳 , 几位女生向我告状 , 说男同学向她们身上泼水 。 “岂有此理!这不是明目张胆的挑衅行为吗?”我说 , “难道你们没长手?”这一说不打紧 , 游泳池里立刻爆发了大规模的“水战” 。 女同学似乎更有耐性 , 有几个人竟绕到男生的侧翼 , 发起了进攻 。 男生终于招架不住 , 败下阵去 。 打水仗打出了智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