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专访丨为什么家长对职高没有安全感?( 四 )


因此 , 更准确的理解应该是 ,现在中职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让孩子直接进入就业岗位 , 而是为接受下一个层次的教育打下基础 。

父亲|专访丨为什么家长对职高没有安全感?
文章图片

图源新华网
Q:还有家长在呼吁 , 既然中职教育发生基础性转向 , 娃娃能从职高转到普高读书吗?
卢德生:关于普职融通、搭起职教和普教的“立交桥”的呼吁一直没有停止过 , 而且不少地方已有这方面的尝试 。
2017年 , 时任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就提出要从制度上解决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分离的状况 , 改变考试制度 , 让职业学校学生与普通学校在一定节点上实现转换 , 搭起一座“立交桥” 。
但尝试的效果主要呈现“立交桥”单向流通的问题——流动的同学基本上都是从职高到普高 , 反向流通的极少 。 由此也可以看出 , 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和接受度还有待提升 。
Q:家长们目前还有一个呼声 , 就是认为初中毕业生普遍才十五六岁 , 此时分流会不会太早了?
卢德生:从社会需求和国家政策看 , 分流肯定是要分的 , 至于15、16岁会不会太早 , 哪个年龄段适合分流 , 这个确实不好界定 。
我看网上有报道说“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专生简直是神一样的存在 , 性价比秒杀高中和大学 , 是很多人特别农家子弟的首选” , 而那一代中专、中师毕业生 , 很多都成为了后来的社会精英 。 由此看来 , 分流跟年龄关系其实并不那么大 。
今年 , 关于15、16岁分流会不会太早的议论也有很多 , 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种社会焦虑 。 为什么这个成为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提出来 , 又该谁来解决?肯定不是家长能解决的 。

父亲|专访丨为什么家长对职高没有安全感?
文章图片

图源新华网
当然 , 我们可以换个思路 , 比如 , 相比年龄 , 我们应该更关注事实上的需求 。 目前学术界对于普职相当的讨论和争论很多 ,一些学者认为如果社会对职业技术劳动力的学历和技术含量要求更高 , 对中等职业技术劳动力要求的相对比重下降 , 初升高强制分流50%并不科学 。 其实关于普职相当的政策是否合理?是否还需要坚持?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 这与国家的产业类型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有关 , 也与国家的技能获取途径的结构有关 。
Q:但是抛开理论层面的道理 , 如果职高升学后找不到工作 , 或者说找不到优质的、对口的工作 , 家长们对职高的接受度会不会依然没有起色?
卢德生:事实上 , 职高的孩子升学途径一直是畅通的 , 比如对口升学招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五年一贯制大专招生、职业技能高考招生等 。
并且 , 随着高职的扩招 , 高职院校对职高生的生源竞争越趋激烈 。 目前 , 升学对于职高生来说几乎不是问题 。 但问题在于 , 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 , 职教高考统筹层次难确定;职业技能考核的科学性难以保障 , 影响职教高考权威性;普职融通尚不健全 , 制约职教高考生源结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规模有限 , 难以满足中职学生升学的需求 。
因此 ,如何建立有效、统一、开放的“职教高考”制度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迫切任务 。
另外 , 学非所用也不仅是在职业教育领域出现的现象 , 普通教育的本科和研究生教育阶段也有这种情况 。
【父亲|专访丨为什么家长对职高没有安全感?】去年有一个研究中提到 , “约70%的青年获得的第一份工作将在未来10到15年内完全消失 。 如果采用现有技术 , 我国51%的职业活动可被自动化技术替代 , 其中可预测的身体活动、数据收集和处理等活动被替代的可能性最大” 。 我们既要理解这些现象 , 更要理解家长和学生的关切 , 不能把发生的事实理解为“理所当然”的“常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