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三 )
“我选择西藏林芝 , 虽然西藏海拔很高 , 但是桃花仍然开得很好 , 我觉得非常神奇 。 ”
思维的火花在闪耀 , 学生在桃课程之旅积累的感悟已经不知不觉沉淀在心 , 变成一种精神营养 。 最后 , 学生通过交流讨论 , 用文字和图画记录下心中的桃花源——世界上最美好的地方 。
学校认为:以社会化学习路径展开的桃课程及一系列其他课程 , 其最终目的是建构一种学习模式 , 引导学生形成一种思维模型 。 格物致知的过程即是“运用材料(学)——发现问题(问)——探究论证(思)——得出结论(辨)——验证规律(行)”的过程 。 其实 , 不管是桃花还是桂花 , 都只是认识世界的一个媒介 , 经历了一个又一个高度探究化的课程学习 , 学生就能更好地让知识与生活产生联系并建立思维模型 , 进而利用自己的思维模型了解万物、认识世界 。
(作者单位系四川天府新区元音小学)
《中国教师报》2021年11月24日第6版
作者:洪 敏
推荐阅读
- 桃花源|触摸“桃花源”
- 桃花源记文言文翻译及原文(桃花源记翻译及原文)
- 桃花源记原文加翻译(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原文)
- 再游桃花源和桃花源记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再游桃花源原文及翻译)
- 桃花源记原文加翻译加注释(桃花源记翻译及原文)
- 桃花源记的主要内容(桃花源记的主要内容概括)
- 桃花源记中作者追求怎样的社会理想(桃花源记中作者追求如何的社会理想)
- 桃花源记景物描写的作用(桃花源记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 出自桃花源记的成语(出自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成语)
- 桃花源记的顺序(桃花源记采用了什么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