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天津北辰牵手西藏丁青共促发展

近日 , 在西藏自治区昌都市丁青县学前教育中心 , 30名学生由老师带领在塑胶操场上踢球 , 孩子们脸上洋溢着笑容 。 自2014年开园以来 , 由天津华北集团有限公司捐建的丁青县学前教育中心累计招收了800多名幼儿入园 。
近年来 , 天津北辰区与丁青县牵手 , 共绘发展新图 。
破解高原吃菜难题
10月26日中午 , 在丁青县协雄乡朗通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 来自四川的建设者王林炒起了辣椒 , 而这道菜在3年前却很难吃上 。
海拔4000米的丁青 , 南北环山平原面积稀少 , 生态环境恶劣 , 植物生长缓慢 , 蔬菜水果要靠四川等省份运送输入 。
如何解决丁青人民的吃菜难问题?
在位于协雄乡的丁青生态农业产业园 , 73栋温室大棚排列整齐 , 双层保温膜保障了充足的日照 。 大棚内 , 绿油油的青椒挂满了枝头 , 7名村民正在采摘 。
天津北辰区扶贫干部、丁青县常务副县长严俊说:“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 , 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就是要惠民生 , 服务群众 。 所以天津北辰区以高科技农业为切入点 , 援建了丁青县首个生态农业产业园 , 重点破解吃菜难 。 ”
2017年5月 , 天津市北辰区与丁青县协雄乡合作成立的丁青县津鹏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运营 , 投资1250万元 , 采用“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合作社”的模式 , 整合北辰、丁青两地资源 , 形成了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的“津鹏模式” 。
丁青县津鹏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贾士博说:“与科研院所合作后 , 大棚内开始成功种植各种农作物 , 从天津引进的辣椒、西红柿、黄瓜已在园区开花结果 。 目前 , 农业生态园蔬菜每天供应量超过1000斤 。 即使大雪封山 , 丁青人民也能吃上新鲜蔬菜 。 ”
此外 , 生态农业园还与当地农牧民群众开展了“以肥换菜”活动 。 “丁青属于高原峡谷 , 耕地资源宝贵 , 牛羊粪成了有机肥 , 形成了绿色种养的循环经济模式 , 我们不用担心土地板结的问题 。 ”贾士博说 。
菜篮子稳了 , 生态绿了 , 群众的腰包也鼓了 。 生态农业园的管理员罗布巴丹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 如今不仅学会了种植技术 , 还找到了稳定工作 , 并带动村民们一起种蔬菜 。
“在这里我学会了种植黄瓜和辣椒 , 成为一名技术骨干 , 一年收入近6万元 。 ”在罗布巴丹的带领下 , 协雄乡的17户贫困户来到农业园就业 。
“目前 , 生态农业园年营业额已超过60万元 , 我们都用于提高工人待遇、拓展蔬菜种植 , 未来北辰区还将在丁青兴建农业园三期项目 , 并将种植技术向各个村推广 。 ”严俊说 。
建起物流枢纽通道
10月20日 , 丁青县觉恩乡觉恩村的马铃薯正在被分装入袋 , 送入冷链运输车 , 运往四川成都 , 分销至各地市场 。
小土豆铺就致富路 。 在觉恩村 , 村民嘎玛泽加靠引种红皮马铃薯致富 , 如今他的经验已推广到村里100多户村民家中 。 目前觉恩村红土豆总种植面积200亩 , 亩产可达3500斤 , 年产可达60万斤 , 总收入达90万元 。
“红皮土豆含有丰富的淀粉和花青素 , 市场价格每斤五六元 。 ”望着一车车土豆 , 嘎玛泽加非常高兴 , “要感谢天津北辰区农业技术员为我们带来了引种红皮马铃薯技术 。 ”
在丁青县朗通新区的津鹏冷链物流园 , 一辆辆蔬菜运输车驶入 , 一台台叉车快速卸货 。
丁青县商务局局长四郎尼扎说:“过去当地农民不愿种菜的原因之一 , 就是卖不出去 。 ”对此 , 天津市北辰区援建了丁青县津鹏冷链物流园 , 于2020年1月投入使用 。
采访人员在现场看到 , 蔬菜、冷鲜肉、水产品分区交易 , 来往洽谈的货商不断 , 水果、水产品、肉类、粮油都分门别类堆放 。 在食品检测区 , 市场监管委工作人员对入园商品“随进随检” , 守好食品安全红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