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中的司马指的是 座中泣下谁最多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
——白居易《琵琶行》
唐代诗人白居易被贬江州后,次年深秋时节在江边送别前来看望自己的好友,他们在江边邂逅了一位琵琶女,在听完琵琶女的弹奏和了解了琵琶女的身世之后,白居易联想到自己的人生际遇,不禁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琵琶行》 。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中的司马指的是  座中泣下谁最多

文章插图
白居易,字乐天,唐代著名诗人,他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谕、闲适、感伤、杂律 。在写给好友元稹的《与元九书》中,对诗歌的创作有这样一段论述:“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 。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
白居易认为诗是感情、语言、声韵、思想的统一体 。而《琵琶行》是和他的《长恨歌》齐名的叙事兼抒情的长诗,是白居易“感伤”诗中的代表作 。可以说,《琵琶行》是白居易实践自己诗歌理论主张的典范之作,也是一首经典永流传的作品 。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中的司马指的是  座中泣下谁最多

文章插图
经典拥有跨越时空的生命力,而《琵琶行》的经典性毋庸置疑 。这是一首感伤诗,整首诗都饱含了诗人的泪水,倾诉着诗人对自己的失意和对琵琶女遭遇的痛苦心境,意境凄婉,读来让人动容,《琵琶行》是一篇将写景、叙事、抒情、音乐、文学等艺术成就融于一体的诗坛精品 。
《琵琶行》一经问世,就被人们广为传唱,成为具有生命力的千古绝唱,以至于到了清代,诗人张维屏还念念不忘地说道:“开元法曲无人记,一曲琵琶说到今 。”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中的司马指的是  座中泣下谁最多

文章插图
从写景层面来说,《琵琶行》为人们呈现了一幅幅凝练精美的图画 。开篇两句“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诗人便营造了一幅秋风萧瑟、江水微寒、凄凉清冷的江畔送别场景 。诗人选取了江水、枫叶、荻花、月色、秋风等极具深秋特征的景物,刻画了送客的情景,也为全诗定下了悲凉的基调 。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本来送别就已经是很让人伤感的事情了,在送别之时又遇到飘零流落的琵琶女,还听到了这伤感的琵琶曲,诗人内心的伤楚在清冷的秋夜中变得更加难以承受,给人一种酸楚的感觉 。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中的司马指的是  座中泣下谁最多

文章插图
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为了能将以景寓情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诗人先后三次把月和水组合在一起,构成冷而又冷的意象 。例如,当诗人在船上醉饮送客的时候,是“别时茫茫江浸月”的水月景象;当琵琶女弹奏完乐曲后,是“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水月景象;当琵琶女自述嫁给商人为妇的处境时,则是“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的水月情境 。
诗中先后出现的三次水月景象和情境,显然是诗人有意为之,其目的就在于突出当时清冷的场面 。同时诗歌还用了许多感 *** 彩极浓的诗句,从而使悲秋之情渗透、扩散到全篇,进一步强化了作者对人生、命运的慨叹 。
白居易描绘的是秋天的景色,同时也勾勒出一幅人生晚秋的图画,唱出了人生晚秋的悲歌 。人的生命的律动和自然界季节的推移,在《琵琶行》一诗中都锁定在秋季,二者水 *** 融,使《琵琶行》悲凉的旋律再一次得到深化 。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中的司马指的是  座中泣下谁最多

文章插图
从叙事层面来说,《琵琶行》不仅有典型鲜明的人物形象、具体生动的环境描写,而且还有完整的故事情节 。比如,在诗人聆听琵琶曲的过程中,则渗透了他对琵琶女的同情和真挚的眷恋,刻画了琵琶女的心理活动,流露了自己的感情 。
再如,在“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等诗句中,诗人则把琵琶女的迟疑、羞涩,难忍独守空船寂寞,又不便夜间与陌生人会面的矛盾心理刻画了出来 。
白居易作为士大夫阶层,却不以琵琶女身份地位为卑,能倾听她的音乐和话语,并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人生喟叹,是借人抒情的艺术,因为白居易的遭遇与琵琶女的命运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中的司马指的是  座中泣下谁最多

文章插图
首先,他们都是从京城来到浔阳江;其次,他们才华横溢、少年成名 。琵琶女早年才艺双绝,正如诗中琵琶女的自述:“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之一部 。”可以说,琵琶女曾经是京城超级网红级别的音乐演奏家;而白居易则是十六岁就写成了《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从而在诗坛崭露头角,之后更是因为一曲《长恨歌》奠定了其在诗坛的顶流地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