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宝物 , 这些加剧 , 这种豪华 , 这种秩序 , 这种方向 , 这些奇花 , 就是你!这些大河和这些静静的运河 , 也还是你!
(《巴黎的忧郁·邀游》)
理想的远方还是“你” , 是一切理想的富饶 ***。在诗体《邀游》中 , 乐土有“东方色彩” , 有热带风貌 , 有低地之国(即荷兰)的运河、航船和落日;这样欧罗巴加亚细亚再加广阔热带的“设置” , 在19世纪欧洲各类乌托邦主义中并不少见 , 也参杂有西方殖民全球的时代背景 。到了散文诗 , 安乐乡还是“西方的东洋 , 欧洲的中国” , 具体的地名渐次冒出来(包括苏门答腊) 。但终究 , “也还是你!”这样理想化了的“你” , “我”所渴望的“你” , 也即“无限”的喻体: “你把[我的思想]悄悄地引向大海 , 大海就是‘无限’ , 而在你美丽的灵魂的清澄之中反映着太空的高深;——随后 , 当它们倦于浪涛颠簸、满载着东方的物产 , 回到故乡的海港时 , 那还是我的思想 , 是从‘无限’的彼岸回到你的身旁来的、变得更加丰富的思想 。”“你”既是“独一的国度” , 又是世界的“无限” 。“我”和“你” , 自我和远方 , “思想”和“无限” , 在这里难解难分 , 融为丰富的辩证法: “你”满载着“我的思想” , 而邀请者已神游于“无限” 。
但理想的丰饶、 “你”的集大成、大海一般的无限性 , 这一切只有在文学语言的虚构中才勉强可能 , 又因为诗歌修辞的延异而一再摇曳不定 。于是 , 写作不仅是邀游 , 更意味着一次次爽约 , 以及爽约之后旅行邀请的“重写”和“重新发出” 。由此 , 我们终于可以回到《这世界以外的任何地方》这首姗姗来迟的散文诗 。在我看来 , 散文诗《邀游》并不是诗体《邀游》的散文复沓的终点 , 也不是波德莱尔的诗歌语言的反讽推进的终点 。旅行邀请的不可控制的衍生 , 最终发生在《这世界以外的任何地方》 。
给谁发出邀请? “我的灵魂” 。两首《邀游》中的“我—你”关系 , 到了这最终的散文诗中 , 完全内化为“我”和“我的灵魂”的促膝与对质 , 变成内心的交谈——以及交谈的不可能 。“我”发出邀请 , 其逻辑和《邀游》二首仍然一致 , 是要寻找和“灵魂”真正“相像”的远方 。但在自我分裂中 , “我”对自己的灵魂竟一无所知 , 只能反复试探 。《这世界以外的任何地方》中的邀请有着更为明确的指向 , 但目的地却还是“无限”的综合镜像 。里斯本代表欧洲的温暖南方 , 有光、矿物和海水 , 荷兰是北方的低地 。它们都太偏于一面 , 于是接下来便有巴达维亚 , 坐实了波德莱尔在《邀游》二首中已经发展出来的荷属印尼的理想型 。巴达维亚是当年荷属东印度的首府 , 在诗人的想象中 , 它是欧洲和亚洲的联姻 , 北方(荷兰作为殖民方)和热带(群岛作为被殖民一方)的结合: “我们在那里还会看到跟热带之美缔结良缘的欧罗巴精神 。”旅行计划越来越繁复 , 欲望几经裂变 , “灵魂”也是重重叠叠 。
但另一厢 , “灵魂”始终“沉默” , 没有对任何邀游做出回应 。这沉默更使“灵魂”的性质成为一个谜 , 一个深渊 , 乃至一个“无限”的神话 。最终 , “无限”的反讽对应物只能是——死亡: “我的灵魂难道死了?”所以 , 最后的邀游目的地是“北极” , 那里有极夜 , “黑暗浴” , “地狱烟火” , 这不是“死亡”的又一枚可靠喻体吗?死亡成了终极邀请 。在诗体《邀游》中 , 目的地是“我”和“你”“相爱并死亡” (Aimer et mourir)的地方 , 而在《这世界以外的任何地方》中 , 死亡表面上是更高的反讽 。如果灵魂已死 , 那么旅行目的地必须是死亡之乡: “旅行的事由我来办 , 可怜的灵魂!”但终于 , “灵魂”开口 , 与其说是打破了反复的沉默 , 不如说是决绝地打断了诗歌语言的不断衍生和邀请:
推荐阅读
- 帮公司开车撞死人需要承担什么责任 帮公司开车撞死人需要承担什么责任吗
- 宁夏沙尘暴什么时候结束
- 闯红灯多久能查出来通过什么方式可以查询 闯红灯多久能查出来2021
- TcS是什么意思 汽车tcs是什么意思
- 尿酸高怎么办用什么 *** 解决 尿酸高怎么办
- 星期四左眼跳什么意思 女生左眼跳什么意思
- 钢是由什么组成的合金 钢是由什么组成的
- 梅花魂的意思是什么 梅花魂的意思
- 口红品牌排行榜前十名叫什么 口红品牌排行榜前十名
- 如果闯红灯扣分什么时候通知你 闯完红灯多久收到扣分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