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写作 , 是语文教学重要的任务之一;
快乐与体验 , 是小学阶段重要的需求之一 。
如何平衡这两个“重要” , 让阅读与写作变成快乐而富有吸引力的体验 , 让孩子动手又动脑 , 最大程度迸发学习热情 , 挑战的是教师的教学智慧 。
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 儿童阅读师资能力认证 学员 王怡文老师 , 从教28年 , 她用一个创意活动 , 让班级里的孩子 顺利从阅读过渡到写作 。一起来感受下 “谁动了我的棒棒糖”的神奇魔力~
文章图片
王怡文
杭州市天长小学语文教师
《写读后感》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习作内容 , 也是这一册的习作重点之一 。
写读后感 , 既需要阅读 , 又需要写作;既需要概括 , 又需要提炼观点并加以论证 , 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是比较大的 , 没有充分的实践训练很难掌握 。
可是一味的多读、多写 , 只会让学生久而生厌 , 事倍功半 。 于是我试着设计了“谁动了我的棒棒糖”系列创意活动 , 来激发学生写读后感的热情 。
文章图片
创意设计
文章图片
“谁动了我的棒棒糖”系列创意活动 , 其实是将“写读后感”进行一次有趣的包装 , 融进好玩的游戏因素 。
简单来说 , 就是指导学生将写好的读后感藏入自己制作的“棒棒糖”内 , 通过交流传递 , 拿到一个新的“棒棒糖” , 再阅读其中隐藏的读后感和所推荐的书目 , 写出新的读后感 , 最后对学生的读后感进行评比 , 体验交流、分享、写作和游戏的多重乐趣 。
下面我来逐字拆解一下这个活动的设计想法:
“棒棒糖”
这里的“棒棒糖” , 是学生加入自己的奇思妙想亲手制作的 。 大大的“棒棒糖”里隐含着一个“机关”(开口) , 学生可以将自己的读后感、以及设计的漂流卡和糖果等礼物藏进去 。 “棒棒糖”的外观要尽可能漂亮、吸引人 , 但是不能署名 , 以免泄露秘密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谁”
“谁”是个未知数 , 为这个活动增添了一丝神秘色彩 , 也符合儿童的猎奇心理 。
因为不知道自己的“棒棒糖”会花落谁家 , 会遭遇什么 , 于是做“棒棒糖”也好 , 写读后感也罢 , 都带上了美好的祝福和期盼 。 这奇特的阅读经历 , 也许会成为学生阅读和习作最好的内驱力 。
“动”
“动”是谓语 , 做“棒棒糖”需要动 , 寻找“棒棒糖”需要动 , 写读后感需要动 , 交流、分享甚至吃棒棒糖都需要动……正是这一次次的动口、动手又动脑 , 让学生的身心都经历了一次美好的体验 , 感触也更加丰富 。
文章图片
“谁动了我的棒棒糖”
“谁动了我的棒棒糖” , 既是活动主题 , 也成为一句非常顺溜的广告词 , 充满张力、召唤和互动 , 是写读后感系列活动最响亮的口号 , 也演变成五年级师生间非常有趣的暗语 。
“棒棒糖对对碰”
最后的颁奖的时候 , “优秀读后感”作者会感谢原“棒棒糖”主人推荐好书 , 一对对“偶然”相遇的幸运伙伴上台领奖的场面 , 我称之为“对对碰” 。 此外 , 我们也会通过照片和实物的展示 , 寻找每个“棒棒糖”的主人 , 也是“对对碰” 。
推荐阅读
- 不及格者|“不能让一个学生掉队”
- |校长一个人在风雪中等待你们,校长要发脾气了
- |老师莫名“全国统一”的口头禅,句句都很经典,总有一个你熟悉的
- 武大|湖南人余先觉:理解武大校友匿名捐赠7800万元的一个线索
- 成都|成都:一老外辅导儿子写作业,学生一个小时写三行,老外气到崩溃
- 商洛|“双减”第一个寒假,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家长的反应出乎意料
- 一端|河南抗疫系列报道——一个人的教室
- 乡村教师|乡村教师的利好消息一个接一个,就连车补都安排上了,值得期待
- 留学|留学申请条件未达标,如何再给自己争取一个机会?
- 发展中心|“双减”后的第一个寒假,孩子们该怎么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