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一个创意活动,让孩子顺利从阅读过渡到写作( 三 )


(4)评比颁奖:优秀读后感评比、“谁是幸运的棒棒糖”摇号、“棒棒糖对对碰”等等 , 设置了不少悬念 , 所有参与者都有可能获奖 , 人人都有机会 。
交流和分享是最大内驱力
学生在习作中常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 我到底为什么而写?我的文章写给谁看?
前一个问题需要有明确的写作动机 , 后一个问题需要考虑读者 。 “谁动了我的棒棒糖”系列创意活动中的交流和分享 , 恰好都能解决 。
因为有道具、有奖品、有氛围 , 所以就是平日里不那么喜欢习作的孩子也有了外驱力;
因为“棒棒糖”是流动的 , 读后感是要漂流和评比的 , 所以不得不考虑除老师外的读者——于是不管推荐书目还是写读后感 , 都要尽可能考虑同伴的喜好 , 知己方能知彼;
因为写成的读后感或者体验日记是要一次次交流展示的 , 所以在同伴学习中更有内容可写 , 也会努力写得更好 , 习作的内驱力不断被激发 。
效果评析
“谁动了我的棒棒糖”系列教学创意活动 , 对学生和教师的意义都不小:
学生:熟练掌握“读后感”写作
巴金说:“只有写 , 才会写 。 ”
回顾“谁动了我的棒棒糖”系列活动 , 学生至少读了2本书 , 写了2篇读后感;参加了摸底习作、现场大赛和过关活动的3次集体习作;再加上日常练习——每个学生至少写过8-10篇相关文章 。 有自主习作的热情和这样充分的实践 , 想不提高都很难 。 恰如孩子们所言:
“谁动了我的棒棒糖”活动太好玩了 , 摇号、颁奖的时候我激动得不得了 。 可惜我与“超大棒棒糖”失之交臂 , 遗憾啊! 你已经把划掉的名字 , 回想过很多次了吧 。
听了犹太教子的故事 , 我曾说:“爱书吧 , 书很甜” , 被老师们夸赞不已;学会写读后感 , 拿到“优秀读后感”的探花奖 , 手捧大大的棒棒糖 , 我要高声说:“读后感 , 更香甜” 。
在活动过程中 , 学生的佳作不断涌现 , 这里选取一篇《渔王和他的儿子》读后感给大家分享 。
向上滑动欣赏
放手去吧
读《渔王和他的儿子》有感
读了《渔王和他的儿子》这篇文章 , 我认为渔王应该对他的儿子放手 。
文章讲了一个渔王为了让儿子也成为渔王 , 就不断地将他的经验传授给他的儿子 , 却从来没有让儿子自己去捕鱼 , 一直紧紧抓着儿子不放 。 渔王十分苦恼 , 想不明白为什么儿子捕不到鱼 。
其实 ,如果他的儿子是只雄鹰 , 渔王就是绑住雄鹰翅膀的绳子;如果儿子是条小鱼 , 渔王就是拦住小鱼的水草;如果儿子是头小狼 , 渔王就是栓住小狼的铁链 。 你看 , 是渔王自己束缚住了他的儿子 , 还要怪儿子“飞”得不高 。
这难道是儿子的过错吗?渔王一直在保护他的儿子 , 不让他走弯路 , 要他走渔王开辟好的捷径 。 一个渔人没有吃过几次亏 , 跌过几个跟头 , 是不可能成功的 。 一项技能 , 在很多情况下 , 是经验比技术重要的 。 如果像渔王这样不给儿自己捕渔的机会 , 只能让儿子吸取渔王的经验 , 不能吸取自己的经验了 。 一个人要是不知道自己的错误,就无法改正 , 也就会一直错下去了 。
像现在很多家长 , 总想先给孩子铺好最方便、最好的路 。 但这样无法锻炼孩子 , 最终还责备孩子不努力 。 比如有些家长会花钱让孩子进名校 。 最终 , 因为孩于基础不扎实 , 跟不上进度而被退学 。 这样的行为和渔王的行为相比 , 可能是大同小异 。 放手 , 让孩子自己闯 , 才是“王道” 。
最后 , 我认为 , 要想培养一个优秀的人 , 一定要 :放手去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