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义|专访迈克尔·桑德尔:只要努力就能成功的社会,就是公正的吗?

近期 , 桑德尔的新书《精英的傲慢》中文版上市 , 这次他把矛头指向了“优绩制” 。 如果一个社会中盛行优绩主义文化 , 究竟会带来怎样的危害?新京报书评周刊采访人员视频采访了桑德尔 , 讨论有关优绩制问题的延伸思考 。
他可能是中国高校师生最熟悉的外国教授 。
早在十年之前 , 迈克尔·桑德尔的名字 , 就同他的哈佛公正课一起 , 红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 。 在那些年里 , 桑德尔的每一次访华之旅都像是场巡回演出 , 吸引了大量学生慕名而来“追星” 。 他的哈佛公开课《公正》 , 其中一节课的视频就在网络上获得了几百万的点击量 , 甚至推动了国内学习和分享网络公开课的热潮 , 同名书籍被翻译成中文后也不断再版 , 频频登上热销书榜单 。

主义|专访迈克尔·桑德尔:只要努力就能成功的社会,就是公正的吗?
文章图片

迈克尔·桑德尔(Michael J.Sandel) , 美国哲学家 , 哈佛大学政治哲学教授 , 社群主义代表人物 。 坚持批判自由主义的个人观 , 反思公共生活与公民问题 , 被《外交政策》评选为“全球杰出思想家”之一 。 致力于通识教育理念 , 他的公开课《公正》是哈佛大学历史上累计听课人数最多的课程之一 。 代表作《公正》《金钱不能买什么》等 。 (图片来源:哈佛大学官网)
一位教哲学课的外国教授 , 为什么在中国能如此受欢迎?在“桑德尔现象”最火热的几年里 , 学术圈对此就做过相当多的讨论 。 不少学生反馈 , 这位教授不讲大道理 , 他更喜欢讲故事 。 还有的人说 , 在他这里没有标准答案 , 他把学生“引诱”到一个个困境中 , 通过接连不断的提问来启发思考和辩论 。 当媒体把这个问题抛给桑德尔本人的时候 , 他给出的回答是:“我也不太清楚 , 不过我猜想 , 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 , 这是现在中国人非常关注的一个话题 。 ”
2016年 , 桑德尔曾就“中国人对待市场的态度”、“如何正确理解市场的作用”等问题接受过新京报书评周刊的专访 。 五年之后 , 桑德尔的新书《精英的傲慢》中文版上市 , 这次他把矛头指向了“优绩制” ,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只要努力 , 就能成功”的观点 。
这种看似理想化的“美国梦”是很多人期盼和向往的目标 , 桑德尔却不以为然 , 他认为这恰恰是造成今日美国社会分裂的根源 。 如果一个社会中盛行优绩主义文化 , 究竟会带来怎样的危害?新京报书评周刊采访人员从这些问题出发 , 再次视频采访桑德尔 , 讨论有关优绩制问题的延伸思考 。

主义|专访迈克尔·桑德尔:只要努力就能成功的社会,就是公正的吗?
文章图片

《精英的傲慢》 , 迈克尔·桑德尔著 , 曾纪茂译 , 中信出版社2021年9月版 。
提起当今时代最知名的哲学家 , 哈佛大学政治哲学教授迈克尔·桑德尔的名字很难绕过 。 他的思考不仅在学术圈激起过广泛的辩论 , 同时也深度进入到了公众之中 。 1980年 , 桑德尔即在哈佛开设“公正”的公开课 。 在网上可以搜索到的有关这门课程铺天盖地的资料中 , “在桑德斯剧场开课”、“被认为是哈佛历史上最受欢迎选修课”等描述高频出现 。 这门课程后来也加入到互联网知识共享的项目中——桑德尔给其命名为“全球正义教室” , 惠及了更多渴望聆听他授课的人们 。 雄辩的口才、审慎的思考、苏格拉底式的发问 , 让桑德尔迅速成为全球范围内炙手可热的哲学明星 。
在中国 , 桑德尔的作品多有中译本 。 除了以《公正》课程教学内容为蓝本的《公正 , 该如何是好?》 , 《自由主义与正义的局限》、《反对完美:科技与人性的正义之战》、《金钱不能买什么:金钱与公正的正面交锋》等作品也在多年前陆续和读者们见面 。 作为罗纳德·里根知名的批评者 , 桑德尔的这些作品有两条为人们所熟知的主线 , 对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反思 , 以及对一种“完全自给自足”个体的质疑 。 在桑德尔看来 , 市场并不如它所宣称的那样万能 , 但在过去的几十年间 , 它却几乎成为各国普遍拥抱的价值 , 并由此导致了社会公平的诸多问题 。 人们在拥抱市场价值时逐渐默认一种“不受束缚”的自我 , 并逐渐脱离对公共生活的思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