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什么情况会导致孩子身心焦虑?有哪些渠道能解开学生的心结?( 三 )


心理测试中的“敏感”题项也有其处理原则 。 青少年的心理特征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 , 较成年人具有不稳定性和复杂性 , 答题时更容易受情绪影响 , 再加上社会经验的不足和认知功能的不完善 , 他们在回答问题时经常会提出疑问 , 尤其是一些关于性或者生死问题 。
这些问题老师和家长可能很难从客观、科学的角度解答 , 同时也可能会带入自身歪曲的认识从而误导了答题者 , 性和生死这些问题本身不会诱导孩子出现性问题或者自杀 , 因此在进行心理测试时需要有专业人员的指导和解答问题 , 这些指导和解答是基于一个中立的态度 , 不批判 , 不引导 。 在心理测试后要由专业人员出具心理测试报告 , 通过文字或者图标描述测试结果说明的问题和意义 , 并且严格管理心理测试报告 。
心理测试结果“仅供参考” 。 心理测试结果要交由专业人员进行解读 , 对于一些健康筛查量表 , 要将结果异常的人员转介给具有资质的心理治疗师或者精神科医生进行一对一的访谈 , 综合专业人员的访谈结果确定被测人员的心理健康程度 , 尤其是针对学生群体的施测 , 不能仅凭借一份量表结果轻易给被测人员下“诊断” , 这就需要学校与专业的心理治疗机构或者医院进行合作 , 而不是直接把异常学生推到医院去 。
总之 , 政府、学校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 选对量表、用对量表是关键 , 它可以成为增进学校、家长和社会联系的纽带 , 同时可以为青少年搭建起心理服务体系 , 让他们能够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 , 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 但归根结底 , 量表只是测量人们心理特征的工具 , 它是一个描述和预测的过程 , 切不可因一个心理测试的结果做诊断或者给异常结果的人扣上“心理不健康”的帽子 。

问题|什么情况会导致孩子身心焦虑?有哪些渠道能解开学生的心结?
文章图片

问题3
学校怎样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
按照教育部要求 , 每所中小学至少要配备1名专职心理教师 , 通过多种形式满足学生咨询与求助需求 。 那么 , 学校会怎样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呢?学生和家长能接受吗?
时刻关注孩子的情绪和日常表现
大兴区兴华中学心理特级教师 刘秀华
学生心理健康是一个很受关注的话题 , 及时发现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 , 给与积极的关注和辅导也非常重要 。 很多心理问题都有一定的内隐性 , 加之一般人对心理问题的病耻感 , 导致很多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不被发现 。 如何能够及时发现身边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呢?理想的状态是全社会都正视心理问题的客观存在 , 进行必要的科普宣传 , 提高大众对心理问题的识别和接纳程度 , 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及时专业的心理疏导和治疗 , 避免心理问题被延误或加重病情 。
我们学校将心理学设置成专业课 , 学校也一直重视心理教育及师资队伍培养 , 具有深厚的心育研究基础、师资力量和文化底蕴 。 从1998年起 , 学校陆续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心理阅览室、心理健康服务中心 , 这些场地和设施丰富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形式 , 拓宽了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
同时 , 我们学校还充分运用校园网站、宣传栏、校园广播、学校公众号、主题活动等形式 , 进一步拓宽心理健康教育渠道 , 全方位开展发展性、预防性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 在实现教师全员心育的同时 , 我们特别注重家校合作 , 通过多种形式对家长进行培训 , 增强家长的心育意识 , 提升家长的心育能力 , 并以活动为载体 , 增加亲子沟通 , 增进彼此理解 , 融洽家校关系 , 提升教育合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