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到熊是什么意思周公解梦 梦到熊是什么意思( 四 )


梦到熊是什么意思周公解梦  梦到熊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图8:鎏金熊形青铜镇,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在汉代,赤熊还是朝廷政治清明的象征,据《太平御览·兽部·卷二十》转引汉代佚名《孝经援神契》所载,“赤熊见则奸佞自远”;《金石索·石索四·武氏石室祥瑞图二》所收录的修建于东汉桓帝建和元年(147年)的武梁祠画像题铭中也有“赤罴,仁奸明则至”的记载 。或许正因如此,后来的汉代席镇中也出现了熊的形象,比如上世纪五十年代出土于安徽省合肥市的青铜熊镇,此时的熊早已摆脱了汉废帝刘贺墓里的熊的那种诡异,而是一种憨态可掬的蠢萌形象(图8) 。除此之外,这样的形象也出现在器物足上(图9) 。
梦到熊是什么意思周公解梦  梦到熊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图9:鎏金熊形器物足,合肥市文物管理处藏
赤熊的政治寓意一直延续到南北朝时期,当南朝梁武帝改革宫廷乐制的时候,作为宫廷雅乐的“十二案鼓吹”中,熊罴便成为了乐案上唯一的装饰形象 。据《文献通考·卷一百三十九》中所载,“梁武帝始设十二案鼓吹,在乐悬(周礼中宫廷正乐有关钟、磬乐器设置数量和方位的乐制)之外以施,殿庭晏飨用之,图熊罴以为饰” 。到了隋朝,“隋炀帝更于案下为熊、罴、?、豹腾倚之状,象百兽之舞,又施宝幰于上,用金彩饰之 。奏《万宇清》、《月重轮》等三曲,亦谓之‘十二案乐’”,隋炀帝在熊罴之外增加了?、豹的形象,以与《尚书·舜典》中“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相附和 。后来到了唐代,“十二案鼓吹”的乐案装饰重新回归了熊罴形象,据唐代段安节《乐府杂录·熊罴部》中所载“其熊罴者有十二,皆有木雕之,悉高丈余,其上安版床,复施宝幰,皆金彩装之 。于其上奏雅乐,含元殿方奏此乐也,奏《唐十二时》《万宇清》《月重轮》三曲,亦谓之‘十二案’ 。”后来五代时期,据《宋史·志第七十九·乐志》所载,由于当时的分裂政权都是“三、五之兴”,所以导致了“礼乐不相沿袭……礼乐之器沦陷”,于是乾德四年(966年)春,宋太祖赵匡胤“始令有司复二舞、十二案之制……其制:“设毡床十二,为熊罴腾倚之状,以承其下;每案设大鼓、羽葆鼓、金錞各一,歌、箫、笳各二,凡九人,其冠服同引舞(即舞乐开头部分)之制 。”
从宋代一直到清代,熊因为拆字为“能火”而被视为火灾的凶兆 。中国历史上发现熊有“能火之应”的之一人是宋高宗时担任开府仪同三司(注:一品文散官)的高世则 。据《陶朱新录》所载,“绍兴(南宋高宗年号,1131年-1162年)己酉,永嘉(今温州市永嘉县)火灾,前数日有熊自楠溪之江浒跃入小舟,渡至城下 。初不惧人,命猎士杀之 。时高开府世则寓城中,谓其倅(同“卒”)赵允蹈曰:‘熊于字为能火,郡中宜慎火 。’赵笑不以为然,果延烧官民舍十七八,独州治存焉” 。明代弘治年间,一位地方官根据高世则的历史经验成功预测了火灾 。据《明史·五行志三》所载,“(弘治)十一年(1498年)六月,有熊自西直门入城,郎中(注:正五品官员)何孟春曰:‘当备盗,亦宜慎火’……是年,城内多火灾”,当时的官员就是 。后来万历年间,《定州志》中也记载了“万历十三年(1576年)秋八月,有熊入州境,熊自西山来,至于位村(位于今北京市房山区青龙湖一带),获之,是后多火灾,人以为熊‘能火之应’” 。后来到了崇祯末年,“见熊有火”又再度发生 。时任上犹县(今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知县的周婴后悔没能根据历史经验加以预防,导致大火从正月初一一直烧到了三月,后来周婴在《巵林·卷五》中详细记载了此事:“崇祯壬午(1642年)岁杪(即岁末),上犹南乡民于大林中搏得一熊,舁(yú,多人共举)致堂下,邑民聚观……致予答言:‘此熊耳,亟当慎火 。’半月许,为癸未元日朝贺毕,次诣学宫,忽见城东火光烛天,出视之,已延烧百余家,几及县门而止,随而处处火起,廨中亦灾,禜禳(yǒng ráng,祭祀禳灾)于百神,三月乃息 。余亦偶忆‘能火’之言,不知其又验也 。”到了清代,孔剑秋在《心向往斋谜话》中转引《扬州营志》载,“新城缎子街一带铺户,每于晚间发见黑人在屋上跳跃往来,或疑是窃贼,执梃捕之,旋复不见 。有人曰:此‘熊’也,‘熊’为‘能火’,祝融氏将税驾(tuōjià,解下驾车的马)而来耶?未几,其地果成焦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