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基础教育信息化转型升级的学校路径( 三 )


教育信息化 , 体制机制建设是保障 。 学校需要构建与之配套的氛围 , 并制定相应措施 , 通过尊重一线教师的教学学术权力 , 充分发挥其在信息化中的实践主体地位 , 释放教师创新发展的活力 。 这个氛围具有开放、包容的特点 。 试想 , 如果乔纳森和亚伦在尝试翻转课堂时 , 林地公园高中认为不合教学常规 , 甚至认定为教学事故的话 , 结局肯定是另外一种景象 。
对翻转课堂形成过程的分析与讨论 , 我们可以进行如下总结 。
学校层面信息化建设 , 首先要树立“创新与变革”核心价值理念;主动构建多主体协同参与的大小四螺旋创新生态系统;必要而精准的教师培训 , 强化教师的问题意识、互联网思维、行动研究 , 注重教师用技术改变教育实践能力提升;营造创新民主化氛围 , 将教师作为学校信息化最关键的实践主体;关切技术资源条件的内生需求 , 并建立有效支持机制 。
在具体实施上 , 坚持“问题—方法”路径 。 教师在特定的学校教育现场感知教育实践问题;在备课组、学科组进行校本研修 , 以达成对问题清晰的表述和互联网思维指向下对问题涉及关键要素的考虑;经过校本研修 , 初步构建技术支持的问题优化或解决的方案;信息中心(教育科技公司)随时根据教师的需要提供技术资源支持;教师开展行动研究 , 不断在行动反思中完善方案 , 并确定问题解决的最佳方案;镶嵌技术的问题解决方案在学校常规化使用 。 学校领导在整个过程中充分发挥支持协调作用 。
相比以往那种自上而下 , 带有“权力—强制”和“经验—理性”背景的路径 , “问题—方法”路径着眼于学校教育实践问题 , 注重学校教育现实的改变 , 强调教师作为关键实践主体的主动参与 , 在创新民主化氛围下解决学校与教室里的问题 。 相比那种“技术引领教育变革”并期望技术对教育产生“革命性”影响的推进方式 , “问题—方法”路径是解决学校与教室里的教育实践问题的一种“问题解决模式” 。
(作者系河南大学教育学部教授)
《中国教育报》2021年12月15日第4版
作者:蔡建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