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和震:关于普职比的观察与思考


技术|和震:关于普职比的观察与思考
文章图片

和震 , 北京师范大学国家职业教育学院院长、教授
初中后分流 , 高中阶段呈现职普这样两种教育的类型 , 应该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一个常态 。 除了个别国家是隐性的职普分流之外 , 大多数的国家应该是和我国差不多的 , 是以显性的、以不同学校的形态来进行的一种分流 。 隐性的职业分流是以综合高中的形式 , 一个高中之内选择不同的课程来实现对一个学校之内不同学生的分流 。 我国这种情况应该是国际上非常普遍的对教育结构的一种安排 。
当前关于职普分流社会比较关注的可能是关于职普比的问题 , 职普比应该是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产业对人才类型结构的需求 , 这种需求反映在教育上 , 就是要教育的结构和类型与之相匹配、相适应 。
从我们国家目前的情况来看 , 我们在初中后实现的职普分流经过过去改革开放的40年的发展 , 大体上满足了经济领域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这样一个整体的需求 。 我们都知道产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有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技能型四大类 , 在国际上基本也公认有这样四类人才的划分 。 这四类人才在数量的结构上基本呈现一个金字塔型:学术型最少 , 然后沿着知识创造和应用的产业链 , 在产业链中技能型、技术型的人才阶段是数量最大的 , 所以这个金字塔型体现了人力资源结构数量的比例分布 。 当然 , 社会文明的进步使得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 , 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带来的是在收入指标上呈现出一种中间大、两头小的一种分布 , 也就是说从事技术技能职业工作的人才 , 他应该有很大的比例能够进入到社会的中等收入阶层 , 才可能会出现中间大、两头小的纺锤状的收入结构体系 。

技术|和震:关于普职比的观察与思考
文章图片

因此 , 从当前我们国家的角度来看 , 职普比存在着一些受社会关注的争议问题 , 有支持的声音 , 也有不赞成的声音 , 整体上来看反映了国家需要和家庭以及个人需要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 。 从国家的整体需要和长远安排来看 , 职普比“实现大体相当”是一个长期的追求和方向 , 但是具体到学生个人来讲 , 我们应该说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学生都有用自愿的方式来选择自己的升学路径的权利 , 这个权利是应该得到国家和社会的保护的 , 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可以自由的来选择自己接受教育的类型和层次 。 但是 , 完全不受制约的这种教育选择权利和可能性是不存在的 , 除了教育投入成本和预期的判断 , 还有学生对自己兴趣能力倾向的自我认知偏差 , 以及对职业教育的误解等等 , 都会影响家庭、学生个人的教育选择 ,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会出现一些教育选择非理性的现象 。 因此从一些宏观的角度加以引导和干预 , 在合理的条件下不应该视为有违教育公平的行为 。
但是从目前的职业教育发展来看 , 职业教育整体的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差别是非常之大的 , 好的职业学校非常受欢迎 , 招生分数超过普通高中 , 但是基本办学标准不达标、教学办学质量受社会诟病的中等职业学校也占到了相当大的比例 。 因此 , 我们要充分肯定职业教育对社会、对经济的重大贡献 , 要坚持发展职业教育的这样一个方向 , 但是在职普比的政策设计方面又要坚决避免简单化的行政指令 , 应该把追求职普比的均衡发展 , 与加强对职业教育的规划保障、资源投入、提高办学质量、办学条件水平等等这些方面一起 , 实现与普通教育同步发展 , 实现同普通教育大体相当 , 这样才能真正有效的引导家庭和社会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