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和震:关于普职比的观察与思考( 三 )


第三个建议是在职业教育体系和相关的招生选拔制度的设计方面 , 要坚持职业化、职业性 , 而非普教化 。 比如职教高考 , 职教高考目前基本上是以文化课+职业技能作为现在职业教育人才选拔的两个重要依据 , 当然选择多样化的核心应该是职业性 , 因此应该要避免即将到来的大规模的职教高考变成一个以考纸笔测试的方式、以考认知书面作答的方式来实现的职业教育人才选拔 , 应该是把学生在职业任务、职业能力中真操实做的东西作为学生升学选拔和竞赛的主要依据 , 这样才能够充分反映职业教育类型的特色、定位 。
第四个建议是要想办法让中西部地区、落后地区的职业学校实现弯道超车 。 有可能的路径就是要加强数字化、网络化对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的改造 , 通过在数字化、网络化的产教融合、专创融合 , 来促进中西部地区在不同的领域和轨道上快速崛起 , 成为我们国家共同富裕、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力量 。
最后 , 如何能够实现一个理想化的状态 , 使得职普分流不再成为家长的焦虑 , 不再成为大家按照分数被迫、被动选择的一个结果?我觉得可能需要这样几个条件:
第一 , 一个社会中由学历本位逐步向能力本位和贡献本位转变 。
第二 , 人们主要追求在学校中的学历提升发展转变为追求既在学校中发展 , 也要在职业继续发展的轨道上不断地提升 , 通过工作本位的学习来向上发展 , 而不完全要依赖学历提升的这种向上发展 。
第三 , 在就业领域大量的无资格就业逐步转向各个职业都要强调职业准入资格 , 使我们国家真正走入到一个资格社会 。 同时建立国家的职业资格框架 , 使每一个轨道上的人都能够心安理得、自信 , 在自己的轨道上走到社会阶层的高层次 , 而不是换轨发展 , 不应该是非要通过换轨道才表明能够提升一个人的社会地位 。 当然也可以是那样的 , 但是整体上要通过国家治理框架 , 让每一个职业轨道上的人都有机会向上发展 。 在教育的内部是要促进中等以及高等教育的多样化 , 从现在比较单一的供给走向多样化的供给 , 为不同的学生人生的出彩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和自由 。
谢谢大家 。
注:12月4日下午 , 北京师范大学国家职业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和震在“普职分流论坛“上进行了题为《关于普职比的观察与思考》的报告 。 论坛由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主办 , 21世纪教育研究院职教创新中心协办 。
【技术|和震:关于普职比的观察与思考】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ID:ce30ce) , 作者和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 , 不代表芥末堆立场 , 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