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康红舒:我们的教育问题就是局限于校园教学( 二 )



成长|康红舒:我们的教育问题就是局限于校园教学
文章图片


那我们的教育问题的症结出在哪里?
症结就是我们的教育只局限于校园教学 。 校园教学的特点就是老师三教:教书本、教做题、教考试;学生三课:课堂、课外、课本 。 老师除了讲还是讲 , 学生除了做还是做 。
当课堂、课外和课本充斥了孩子的眼脑 , 挤满了孩子的时间 , 孩子就只剩下书本知识 , 从此他们缺了童年、缺了玩耍 , 缺了天性 , 缺了观察、缺了交往、缺了生活 , 缺了见识 , 缺了体验 , 孩子要么变为书呆子 , 要么就叛逆 , 慢慢得了空心病和玻璃心 。
天真可爱的孩子全部被送进学校 , 关进了教室 , 接受统一的教育 , 培养成一样的人 。 不管孩子愿不愿意 , 不管孩子开不开心 , 不管孩子受不受得了 , 每天有听不完的讲 , 做不完的题 , 不堪重压 。
从进学校后 , 孩子慢慢没有烂漫的笑容 , 慢慢连话都不叽喳了 。
如果教育渐渐磨蚀掉孩子的天性、个性和灵性 , 那一定是我们成年人制定的教育体制出了问题 , 给孩子套上了沉重的枷锁 。
我们很现实地看到很多达官和富豪们 , 他们都目睹这样的现状 , 不想让孩子成为现行教育的产品 , 而选择把孩子送到国外或者国内的国际学校 。 我们不能说他们崇洋媚外不爱国 , 只能说他们有能力(当然也有见识)让孩子规避中高考的应试教育而选择精英教育 , 免受当下教育体制的苦(孩子真的很苦 , 从幼稚的小学 , 到懵懂的初中 , 再到成长的高中 , 一直在教室里学着枯燥的知识 , 孩子无处可逃) 。
如果不改变教育体制 , 如果不改变校园封闭的课堂教学 , 如果不真正以人为本 , 所以的改革都只是皮毛 , 只是变相地压制孩子 , 穿新鞋走老路地让孩子听讲、做题、考试 。

成长|康红舒:我们的教育问题就是局限于校园教学
文章图片


孩子如果不均衡营养 , 身体就不健康;如果不全面成长 , 心性就不健全 , 就很难在未来的社会生存和发展 。 面对当前过于局限校园教学式的教育 , 我们该如何思考和解决呢?
1、重新规划各阶段教学和基本要求 。 目前我们的教育体制一直是小学六年、初中高中各三年 , 大学四年 , 但小初高的教学内容越来越深 , 且由于重点学校的设置 , 使得从小学开始就进行选拔分流 , 这就导致家庭、学校和孩子不得不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教学和育分上 , 孩子只能埋头读死书 , 没有时间来看外面世界和发展自己的天性和特长 。其实 , 一个人最好的读书年龄是在大学阶段 , 那个时候不管是身体还是思维都能够承受学习和探索 。 我们应该按孩子的年龄身心成长规律来规划孩子的学习和要求 , 可以大大降低小学、初中和高中学习内容和难度 。 缩短小学初中在校时间 , 让孩子有时间亲近大自然 , 亲近父母家人、结交朋友 , 有时间发现自己的特长兴趣 。 适当缩短基础教育时间 , 并加大大学学习内容和难度 , 宽进严出 。 小初高的基本要求就是通识教育 , 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 独立的思维和自我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 可以自己学习任何知识和技能 , 这样 , 将来不管做任何职业 , 一般都不会差 , 这就是面对未来的生存和适应能力 。
2、校园与校外结合 。 我们习惯于课堂教学 , 闭门读书 , 实际上这是非常不利于学生真正认识事物、理解知识的 。很多学科知识 , 是需要让孩子去真正观察、思考才能得到知识的源起 , 才能理解“为什么是这样” 。 如生物里的各种动植物的习性、四季的变化;如物理的原理、化学的反应、数学的应用 , 你怎么讲 , 对学生来说就是死记硬用 。 但如果把孩子带到大自然去实地观察 , 带到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 , 带到模拟空间进行演算 , 孩子们一下子就领悟了 , 就有兴趣并想继续探索进一步的知识了 。 再比如语文 , 听听演讲、看看好的方案 , 读读名家的文章就自然激发学生的读写兴趣了;英语 , 多搞些对话、情景剧等 , 或与街上的老外交流 , 孩子就知道原来知识是很有用的 。 我们的教学一定不能老拘泥于校园和课堂 , 要积极地把一些知识搬到课外 , 延伸到校园的围墙之外 , 才是真正学以致用 。 教 , 只是信息知识;孩子们去观察、领悟和使用 , 才是真正的知识能力 。 实践出真知 , 实践练能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