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丹|调查|“拍照搜题”App变身,“家长模式”形同虚设( 二 )


此后,部分“拍照搜题”App已经悄然转型。“小猿搜题”App更名为“小猿答疑”,在应用商店的介绍中,也将定位调整为“中小学家长功课辅导答疑利器”。
12月19日,采访人员下载安装“小猿答疑”App,发现使用时,页面会弹出“青少年守护”,确认使用者是否已满14周岁。如果未满14周岁,则需要选择“监护人已同意”,方可继续使用。
进入首页,已无“拍照”或“搜题”等关键词,取而代之的是“视频答疑”。点击后,用户依然可以使用拍照搜题功能。只不过,如果身份为“学生”,结果仅显示视频讲解,且需要开通VIP会员方可完整观看。而题目解析部分,则显示“家长认证成功后可查看完整解析内容”。

徐丹|调查|“拍照搜题”App变身,“家长模式”形同虚设
文章插图
经过实测,采访人员看到这样的认证并不困难。只要输入任意一个成人的姓名和身份证号,便可以完成实名认证,开启“家长&老师模式”,随意浏览详细的解析内容和答案。
采访人员又下载安装“题拍拍”App,发现同样可以正常使用拍照搜题功能。如果未经家长实名认证,则显示“禁止学生查看答案”。与“小猿答疑”App类似,所谓的认证也仅需要提供家长的姓名和身份证号,并不需要进行人脸识别等,且只要一次认证,之后查看答案解析便可畅行无阻。
在“作业帮”App中,首页的“搜索答疑”也依旧可用。采访人员发现,尽管在“学生模式”下,“搜索答疑”同样不提供答案及解析,但如果选择首页的“作业批改”,这样的限制却可以轻松破解。哪怕是对着一张空白试卷,也可以逐一给出参考答案。
建议
整合高质量资源,录制讲解微视频
“针对‘拍照搜题’App的治理,此前已经提出要求,一些企业虽然做出调整,但措施并不到位,没有真正起到作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谈到,“我们要看到,拍照搜题只是表象,背后反映出的教育问题需要从更深层次来解决。”
张士伟提出,滥用“拍照搜题”App的问题根源在于容易影响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违背教育教学规律。
“以理科学习为例,很多题目的解题过程可能比较长,本身就是希望学生在一步步探索中不断突破,但对‘拍照搜题’App产生依赖以后,只要一卡壳,就去看答案,思维能力得不到锻炼,知识点也就很难吃透。”张士伟在批改作业时发现,还有一些学生会使用超纲的方法来解题,而这明显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拍照搜题’App质量鱼龙混杂,有的答案或解析内容并不是一线老师提供的,而是从网上征集来的。这些答案的提供者缺少教学经验,也不了解教学大纲,使用的解题方法未必适合学生所在的学段,答案也可能不规范。我们知道,认知是有规律性的,不可能让一个高一的学生去用大一的方法来解题,因为他的知识体系并没有达到大一的层次,如果只是机械照搬大一的零散知识点,对思维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帮助。”
张士伟也发现,尽管一些“拍照搜题”App区分出学生模式和家长模式,但大多形同虚设,“简单用堵的方法可能不现实,或许可以尝试加以引导,既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又不让学生简单照抄答案。”
他谈到,今后或许可以借鉴北京市即将向全市推广的中学教师开放型在线辅导计划,由教育部门搭建平台,引入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整合调动高质量的教育资源,由真正持有教师资格证且具备一线教学经验的老师来录制微视频,借助书写板等一步步推演讲解,把其中的知识点和道理讲明白,并且从技术上限制学生跳过视频只看结果,重在教过程,而非给答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