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崔允漷:评价是教育最后的堡垒,中国人好评但不会评( 二 )


而且 , 必须超越课时 , 超越课文 , 超越知识点 , 以单元为单位来设计教学 , 才能实现这样的目标 。
单元靠什么来组织?要靠大问题、大项目、大观念 , 为什么要加“大”?
现在谈到教学设计经常会讲问题导向、活动导向、任务导向 , 很多老师也每一堂课都有问题、有活动、有任务 , 但问题放得太多 。 老师们可以想想 , 这样的课程下 , 学生一点思考的空间都没有 。 没有思维的价值 , 这些问题还有意义吗?
所以 ,现在不是关注小问题 , 而是只关注大问题 , 一个单元只解决一个问题 。 首先要澄清这个问题 , 然后把这个问题分解成子问题来组织单元 。
现在的教育 , 学生那么忙 , 老师那么忙 , 到最后公德责任心、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都没有 ,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教育|崔允漷:评价是教育最后的堡垒,中国人好评但不会评
文章图片

大单元教学设计评价 , 首先要研究学业质量 。 什么叫学业质量?学业质量是学业成就的综合表现 。
素养目标之下 , 评价改革的方向是:匹配素养目标 , 创设评价任务;超越知识点 , 超越双向细目表;产品结果导向 , 真实问题解决;改变评分方式 , 减少标准答案 。
改革有三条路径:
纸笔考试:仍是选拔性考试的主要方式
在当前的背景下 , 纸笔考试不会取消 , 而且仍然是选拔性考试的主要方式 。
但纸笔考试需要改 。 怎么改?

教育|崔允漷:评价是教育最后的堡垒,中国人好评但不会评
文章图片

既然双向细目表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 , 需要退出历史舞台 , 比如生物学科中 , 细胞考了解 , 遗传考记住 , ATP考理解 , 考了半天没有生命观念 , 那就要 重建试题属性 , 三维要素:在什么情境下 , 运用哪一类知识 , 能做什么事、解决什么问题 , 一个都不能少 。
知识要不要?当然要 。 核心素养没有学科知识 , 没有学科观念 , 没有学科思维 , 那还要学校干什么?学校就是让学生们学习系统化知识的场所 , 这些知识是人类文明的精华 。 但学生学的不是了解 , 不是记住 。
把内容知识、程序性知识、认识论知识三类知识 , 在不同的情境下应用 , 这才叫素养 。
以PISA为例 。 PISA测试的就是学生的素养 。 下面我们来看看PISA是如果通过考察“面积”的相关知识来测量学生素养的 。
2009年PISA有一个题目:假如你家里有个菜园 , 需要用篱笆把它围起来 , 有五种图形 , 五种围法 , 怎么围起来 , 菜园面积最大?
有老师可能会有疑问 , 家里没有菜园怎么办?真实情境不是按你家里有没有菜园 , 真实情境是生活情境 , 所谓情境 , 是与人互动的环境 。
真实情境最主要是真实任务 , 怎么把菜园围起来 , 这就是真实任务 。
2018年PISA还有一道题:你家里的房子已经粉刷10多年了 , 需要重新粉刷一遍 , 已知你房间的长宽高分别是XX米 , 以及房间的门加上窗的面积是XX平方米 , 问要粉刷多大的面积?
有些老师听完这道题可能感觉 , 我们平时的应用题也是这样的啊 。
但两者的差异在哪里?

教育|崔允漷:评价是教育最后的堡垒,中国人好评但不会评
文章图片

我们平时做了那么多数学作业 , 绝大部分都在做上图红线右半边的事 , 抛出问题 , 解题 , 得出标准答案 。 做那么多题目 , 其实训练的都是解题技能 , 不是真实情境下的问题解决能力 。
PISA的两道题目 , 首先都是把真实情境下的一个问题 , 经过抽象化变成数学题 , 解题之后得出答案 , 再把答案推到真实情境中去评价 , 哪一种答案最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