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深度的百科全书爱好者 , 家里有很多原版的精装百科全书 , 主要都是DK系列的 , 天文地理、历史政治无所不包 , 在进入翻译行业之前的生涯中 , 我会出于兴趣 , 每天阅读这些内容 , 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 , 自是乐在其中 。 经过了多年的努力 , 我积累了大量的百科知识 , 并能够做到一定的融会贯通 。
当然 , 百科知识的积累并不是首要目标 , 而是能够使我们掌握各个学科的一些基本知识 , 未来如果需要对某个学科进行深度学习时 , 则可以以此为入口 , 通过一定的调研手段 , 实现自主的学习 。
翻译的本质是信息块的传递过程 , 同时需要尽可能在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划上信息等式 。 这句话我会在本系列文章中进行多次强调 , 因为这不仅仅是翻译的底层方法论 , 更是任何语言学习的底层方法论 。
要说到信息块的传递 , 我这边举一个范畴词的例子 。
什么是范畴词呢 , 其实很好理解 , 就是那些对于事物本身的类别、范围等进行补充说明的词 , 如condition、phenomenon、information等 。 在实际的中译英过程中 , 即使中文中有明确的“情况”、“现场”或是“信息”等表述时 , 往往也不需要在实际的英文译文中体现出来 , 因为很多英语单词本身的含义中已经包含了这些“范畴含义” , 在这个时候加上范畴词将有一种画蛇添足、不伦不类之感 , 就像原文中包含了A+B两种意思 , 而在翻译时却要硬生生变成A+B+B这样的重复 , 是否会令人贻笑大方呢 。
英语学习的底层方法论
如果从翻译的视角倒推到英语学习的底层方法论 , 我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 这几点都是我从过往的学习和工作中总结出来的经验结晶 , 希望对大家的日常英语学习有所帮助 。
在今天的这篇文章中 , 我只是将这些底层方法论先行列举出来 , 大家可以先行理解一下 , 具体的展开我会放在明天的文章中 , 并分别从听、说、读、写、译这五个维度进行深入探讨 。
第一、将母语转换为英语的过程中 , 其实质是“意”的转换 , 而非仅仅是“形”的转换;
第二、长期的高质量输入(阅读/听力)才会带来高质量的输出(写作/口语);
第三、时时对自己的输入进行总结和分类 , 形成自己的语言知识库 , 为日常的语言应用赋能 。
在这三大底层方法论中 , 第一点尤为重要 。
英语是我们生活中接触新鲜事物的有趣入口之一
英语是我们沟通世界的桥梁 。
英语是我们吸收世界各地优秀文化的媒介 , 这些文化与中国文化又能相得益彰 , 铸就了我们的精彩世界 , 也书写了我们精彩的历史;
英语是我们获取世界最新科学和技术信息的媒介 , 能够让我们获取第一手的资料 , 看看我们全人类都引以为傲的新技术;
英语也是我们探索我们这一孤独星球的媒介 , 无论是DK系列的百科全书 , 还是各种地理杂志 , 都能让我们心生向往 , 进而收拾行囊 , 向阳出发 。
想一想 , 在一个暖阳照耀下的午后 , 拿着一本爱德华?吉本的英文版《罗马帝国衰亡史》 , 再配上一杯醇厚的意式咖啡 , 是不是会让我们的思绪飞往那遥远的罗马呢 , 这个时候 , 每一个单词 , 每一个句子都能让我们细细品味 , 遇到一些我们非常陌生的文化类专有名词时 , 我们会通过搜索引擎等各种手段 , 自动地去探寻其背后的文化故事 。
推荐阅读
- 大学|大学哪些专业对身高要求?这6类差1cm也报不上,家长和学生要清楚
- 维修|把专业和课堂建在“产业链”上
- |2022国考面试专业专项考情介绍:无领导小组讨论
- 大学|金融专业美国硕士留学需要做什么准备?
- 翻译|“天才”金晓宇已回家继续写作,复旦教授:值得佩服
- 高校|省人社厅、省档案局关于深化档案专业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四)
- 古生物|北大“六代单传”的专业,一人请假全院停课,毕业照学生自己拍
- 大学生|继专业课后,疑似公共课也阅完了,查分时间会有变动吗
- 考研|这6个考研“冷门”专业,只求“上岸”的考生,可以试一试!
- 大学|高三家长满意的6类大学专业,实际就业竞争大,二本考生报考要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