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中国教育报》整版深度报道圣卓实验学校家校共育做法( 三 )
与写日记“比翼齐飞”的是学生家长发明的“桌面情书”。每周接孩子回家前,先写好一封给孩子的信放在书桌上作为礼物,家长对孩子的爱就这样缓缓地流向孩子的心田。目前,写“桌面情书”的家长队伍已经壮大到上百人。孩子充分感受到父母之爱和家庭的温馨,还有荡漾在心中的愉悦与美好,从而更加热爱学习、生活、生命。孩子的“成长日记”也给家长和教师送上了一份珍贵的精神礼物,两者持续不断地往复回转,构成了文明幸福的家庭生态。学生家长深受其益,成立了“心父母”成长文学社,发展了自己、带动了大家。一月一次的线下分享活动精彩纷呈,社会资源也不断被整合融入,形成了家校社“写作圈”。
文章插图
家长大讲堂
4.活力圣卓
教育学就是关系学,师亲生关系和家校社生态关乎孩子的成长状态和质量。搭建平台激活家长的活力,增强家校之间的“黏性”,形成学习共同体、责任共同体、成长共同体,内心有活力、有希望,这是生命成长之本,是健康生命应有的气象,也是焕发孩子生命活力的前提。
以一年一度的“虞园杯”家校社长跑活动为例,已经连续举办了3届。每年都要积极会商口号和组织形式,教师、家长、社区人员都可以报名参加,社会志愿者提供后勤服务和项目赞助,繁荣了文化,带动了运动,激发了活力。这份活力是家校社协同迸发的高质量活力。此外,“体育美食节”已经举办了14届,每届都是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运动项目精彩纷呈,孩子给家长颁奖,教师为家长鼓掌,活力绽放的同时,爱也在缓缓流动。
如今,大家跑步健身已蔚然成风,教师、家长见面时常见的问候语是“今天你运动了吗?”
5.奉献圣卓
每天上学、放学时,家长身着印有“爱在圣卓”字样的绿马甲,在校门外的路口指挥交通,为学生保驾护航,风雨无阻。家长有时需要请假才能赶过来,但是他们认为:“相较于对孩子的有形的物质关怀,奉献折射出的精神光芒才是无价之宝。”参加志愿服务的家长一拨又一拨,轮流不断,为自己的孩子做出榜样,也给群众做出了示范。
在圣卓实验学校的校园里,每天都有身着红马甲驻校办公的家长。在学校的一天时间里,家长进课堂、看餐厅、入宿舍,和教师沟通,与学生聊天,还可以当面向校长反馈建议。如果遇上来访问的考察团,他们就是解说员、引导员。时间久了,圣卓实验学校就形成了一种“家文化”,“一人在圣卓,全家圣卓人”,家庭和学校的心连在了一起,人人都愿意为这个“家”付出,自觉宣传这个“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许多家长向学校捐赠抗疫物资,捐赠留言不谋而合地提到了同一句话:“给咱自己家用。”
文章插图
心父母成长课程
6.路遇圣卓
家长在哪里,圣卓实验学校的路就延伸到哪里。这条路是有形的道路,也是无形的心路。心路通了,教育才通。心路一通,无往而不胜;心路不通,万事不成。所以,学生在哪里,圣卓实验学校的用心服务就延伸到哪里;家长在哪里,圣卓实验学校的真诚也传播到哪里;温暖一个孩子,唤醒一个家庭,带动一个家族。每个学期开展“教师访千家、校长访百家”活动,已经是圣卓实验学校的常态。
“教师访千家”,有教无类,全员覆盖。只要家长邀请,教师就一定到访,倾听家长的需求和建议,帮助家长建设文明家庭、找到科学育儿的方式。教师通过家访加深了对学生的全面了解,为因材施教提供了基础,还能从家长的意见建议中汲取力量,促进了家校共育。“校长访百家”需要进一步协调校长和家长的时间安排,一直在克服困难努力前行。除了给予理念方法指导和倾听建议,校长家访还向家长释放了一个重要的信号——学校关爱所有的学生,关注每一个家庭;也向学生传递了一个信号——你是圣卓的学生,也是圣卓的孩子。家庭越来越幸福,孩子的学习生活也会越来越好。
推荐阅读
- 教育|《新机遇下职业教育的增速与展望》论坛实录-于红岩
- 技能|《新机遇下职业教育的增速与展望》论坛实录-王安屹
- 天性|“家教杂说”之二十八:《郭橐驼由种树谈育人》
- |为什么现在63.97%的受访职业院校学生毕业后不会选择进入工厂上班
- 课程|坊子区实验学校:家校携手,共筑孩子美好明天
- 相关|《新高考背景下的招生录取与培养》论坛实录-刘日升
- 招生|《新高考背景下的招生录取与培养》论坛实录-徐丽莉
- 张瑞|《新高考背景下的招生录取与培养》论坛实录-张瑞
- 招生|《新高考背景下的招生录取与培养》论坛实录-白菲
- 教育部|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展示丨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儿童发展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