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2021年,全世界教育研究机构都在关心什么?( 三 )


在跟踪调查的结果中 , 第一组学生在结业测试中 , 学业表现比第三组 高49% , 比第二组 高27% 。
研究人员分析认为 , “让错误产生” , 是摸底考试发挥出神奇魔力的关键 。 因为“错误”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 , 并促使他们带着一种“寻找正确答案”的心态进入学习过程 。 研究表明 , 当学生努力纠正错误观念时 , 学习会更持久 。
其实不光是这种摸底考试 , 所有测试都面对一种在使用上“恰如其分”的问题 , 让测试变成一种帮助学生更了解自己、帮助老师更了解教学的工具 , 而不是与表扬与批评挂钩 , 测试才能起到应有的功能 。
教即是学
无论是在中国学校的课堂 , 还是国外学校的课堂 , “小老师”这样的角色都不鲜见 。
学得好的学生可以将知识点讲解给自己的同学 , 使同学从不同于老师的角度去理解知识点 。
而对于讲解者而言 , 能讲清楚一个知识点 , 其掌握的牢固程度 , 可能远高于将一张相关试卷做到满分 , 因为“教”这件事需要更多复合能力 。

全世界|2021年,全世界教育研究机构都在关心什么?
文章图片

但我们今天要介绍的这项研究 , 甚至还没真正进入“教”的行为 , 只是告知学生 , “教”将是他们学习的目的 , 带着这一的目的去学习 , 会让学生产生哪些变化?
研究者将学生分成两组 , 在相同时间里学习一篇科学文章 , 内容关于多普勒效应 , 一种和声波和光波有关的现象 , 比如说 , 汽车驶向远方时发出的声音 , 音质和音调的变化就和这种现象有关 。
当两组学生拿到学习材料 , 一组被告知学完会有考试 , 另一组则被告知 , 学完之后要把材料内容教给另一组学生 。 但事实上 , 这个“教”的行为并未发生 。
在学习时间结束一周之后 , 研究者对两组学生进行测试 , 发现第二组学生 , 也就是准备教学的学生 , 在学习的持续时间和深度上 , 都优于另一组:其中事实回忆得分高出9% , 脱离能力高24% 。
研究表明 , 要求学生准备教一些东西 , 或者鼓励他们思考“我可以教别人吗?”——可以显着改变他们的学习轨迹 。
以上两条都与一些具体的学习策略有关 , 并且非常有实用性 。 而最后两条研究则具有更多的话题性 。 一个关于项目制学习的效能 , 另一个关于纸书与电子书之争 。
PBL能教给学生系统的知识吗?
PBL(项目制学习)的优势在于给学生一个真实的项目情境 , 学生在分析情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 掌握学习并运用知识的能力 。
但关于PBL的很多质疑也基于这种“情境” , 当我们更关注于解决问题 , 很多更深刻的知识并不必要 。 这会不会导致学生无法深入了解知识的理论层面 , 或是无法从知识系统中掌握学科 。

全世界|2021年,全世界教育研究机构都在关心什么?
文章图片

能力与知识的矛盾 , 常常被看作是PBL很难解决的问题 。
但在2021年 , 一项由南加州大学和密歇根州立大学共同参与的研究 , 指明PBL即使在高深理论知识的掌握上 , 也都优于传统的教授型课堂 。
这是一个涵盖全美114所不同学校6000多名学生的调查型研究 , 研究表明 , 那些设计结构良好的项目制学习活动可以更广泛地促进学习 , 既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 , 也包括从深度和系统性方面的知识习得 。
研究举了一些例子 , 比如让中小学生为当地农场设计供水系统 , 或是使用简单的家用物品制作玩具 , 以了解各种力学原理与应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