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愫 情愫是什么意思( 二 )


《望月怀远》是张九龄被罢相贬为荆州长史时写的 , 以此来看 , 张九龄写这首诗时 , 眼前能看到的水面不是海 , 而是长江 。唐宋时 , 长江中下游的江面比现在宽阔很多 , 面对长江时 , 诗人经常江、海共用 , 象《次北固山下》的“海日生残夜 , 江春入旧年” , 《春江花月夜》里的“春江潮水连海平 , 海上明月共潮生” , 写这些诗时 , 诗人眼前的水面也都是长江 。不过在对“海上生明月 , 天涯共此时”这句诗的审美里 , 这个常识不太重要 , 你就在眼前浮现出茫茫大海明月升起的画面好了 。
宽阔的江水中 , 生出了一轮明月 , 照亮了大江南北 , 天涯海角 , 此刻 , 远方和远人虽然与我天各一方 , 但我们共浴在此时的月光之下 , 这明亮的月光 , 把我们连接在一起 。
在第一句“海上生明月”中 , 诗眼是“生”字 。
“生”:生出 , 新生 , 从无到有 , 它有生命感 , 仿佛月亮是有生命的 , 刚刚被大海生出 , 这枚新生的月亮及月亮带来的一切心灵感受都是新的 。如果把“生”换成同音字“升” , “海上升明月” , 眼前的景色和“海上生明月”并无区别 , 但“升”只是一个从下往上的动作 , 是属物的 , 而“生”字是属灵的 , 万物有灵 , 这新生的月亮也充满灵性 , 并在后面的诗句中 , 不断和诗人互动 。
海上生出了明月 , 但生出的仅仅是明月吗?
如果把月换成日:“海上生红日 , 天涯共此时 。”从景物描写来说 , 完全可以 , 这两句的意思也一样很通畅 , 连平仄也一样 , 但是 , 把月亮换成太阳之后 , 诗的意境就变了 。
这种变化是太阳和月亮本身的特质带来的 , 白天属于尘世 , 夜晚属于心灵 , 当太阳落下 , 明月现空 , 尘嚣渐静 , 心灵渐宁 , 放下了尘世的面具和人设 , 人最终要在明月下独自面对自己 。夜静 , 月明 , 独自面对自己的心灵时 , 诗人心中 , 有一种情愫 , 如海上生明月一般汹涌而出 。这生出的 , 不只是明月 , 还有月亮带来的心灵感受 , 是月亮沉淀在历史深处的文化密码 , 它是深情 , 是沉静 , 是面对自己心灵的真诚 , 是本真的自己 。
“海上生红日”生出的却是希望 , 是活力 , 是动感 , 是新的一天 , 相比月亮少了深情和性灵 , 和后面一句“天涯共此时”的深情和沧桑更显得意境不协调 。所以把月亮换成太阳 , 虽然画面也宏大汹涌 , 但是心灵的冲击就突然没有了 。
第二句“天涯共此时” 。如果说“海上生明月”是眼前所见 , “天涯共此时”则是想象 , 想象远方和远人与自己共浴在这片月光之下 。“天涯共此时”里 , 诗眼是“天涯”这两个字 。
诗名《望月怀远》 , 表示张九龄在怀念远方和远人 , 共此时的自然也是远方和远人 , 但他不说“与君共此时”、“故乡共此时”或“长安共此时” , 也不说和“天涯”意思更接近的“天下共此时”、“千里共此时” , 他用的字是“天涯” 。“天涯”的字面意思是在天的边缘处 , 比喻距离很远 。但“天涯”在历史中沉淀下来的审美感受绝不仅于此 。
枯藤老树昏鸦 , 
小桥流水人家 , 
古道西风瘦马 。
夕阳西下 , 断肠人在天涯 。
已过重阳种菊花 , 留连秋色带霜华 。
休言明日朔风起 , 肠断天涯人怀家 。
这两首诗词里的“天涯”有“天涯”最典型的文化含义和审美感受 , 它孤独、沧桑、遥远、荒凉、忧愁乃至悲伤 。“天涯共此时”里 , 可以是诗人思念的人或地在天涯 , 也可以是诗人觉得自己在天涯 , 这里有属于个人情思的孤独、沧桑和忧愁 。但“天涯共此时”却同时还有一种高远和大气:流光所在 , 尽是天涯 , 天下苍生 , 皆与我共 , 这层境界超越了个人情思 , 有了家国天下的广阔 。“天涯”两字 , 把个人和天下 , 沧桑和高远一起传达了出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