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反思20篇简短 物理知识点教学反思7篇( 四 )


反思之一: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开展的教学设计要充分体现课改精神,那么物理教师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会接踵而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角色,教师的备课与原授课思路和改变,教师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改变等等 。这些问题如何解决,这就要求我们不断自学,珍惜每次培训机会 。只有自己的素质和基本能力提高了,才有能力应对实施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
反思之二:在教学中要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主动,更自然地走进物理 。物理学是有趣的,物理学也是有用的 。在教学中,如果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生产生活实际,提出与教学有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往往能激发学生兴趣 。例如讲授《光的折射》时,可以提出以下一些问题:透过老花镜看紧靠镜子的物体,显得比原来怎么样?透过装满水的杯子看插入的筷子会在分界处折弯这又是为什么?桌面有一大片水,透过水面看字,则字的大小不变,为什么在透明的玻璃或塑料片上滴一滴水,再透过水看字,就能看到放大的字 。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 。学生必然会产生兴趣,从而得到提高教学效率的作用 。又如在学习《电阻和变阻器》这一节前,教师问学生为什么调节电视机上的某个旋钮时,荧光屏幕的画面会变明变暗,喇叭的声音会变大变小?这些现象学生并不陌生,但要解释却有一定的困难 。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做有心人,通过合理的情景设置,就能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学完理论课后再让学生到实验室(或家中)亲手做一下实验,验证一下所学的知识,不但能巩固所学到的知识,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
反思之三:物理教学中,要求学生也要“咬文嚼字” 。这样才能把物理知识掌握牢、掌握透,用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因为物理学中的许多概念或名词、术语往往只是一字之别,这样貌似相同,实质却大相径庭 。如“物体的质量”的物体与“物质的密度”的物质 。物体是由物质构成的,占有一定的空间的个体,物质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 。粗心的学生往往认为它们没有什么不同,不太考究的教师在口语中对些也往往不分,认真体会知道它们含义相差甚远 。只有认真的咀嚼后,把“物体”与“物质”区分开来,对“物质的密度”和“物体的质量”才能有真正的理解 。再如:在欧姆定律的学习中,学生往往把定律的表述成“一段导体的电阻,与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这段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表面看,此说法与定律的表述只是“电流”与“电阻”的用词对调了位置;从数学角度来看也无误,因为由定律的表达式I=U/R,用等式变形的知识易推出R=U/I 。但细心咀嚼不难得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因为导体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电流、电压大小无关,R=U/I只是计算R的表达式,不能反映出物理规律 。总之我们在学习中的各个方面,每个环节都认真研读,仔细推敲,用心体会,就一定能学好物理 。
反思之四:新课程教学方式是多样的,开展探究活动的学习是其中一种 。探究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体验;尝试应用所学知识的喜悦,培养了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才能提高“探究活动”的作用呢?我作了如下反思:一是在探究活动中,教师应真正充当课堂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与学生一起探究的合作者;要充分的相信学生,尊重学生;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是实施探究性教学,应性别关注学习能力弱的学生群体的表现 。因此这此学生由于基础和能力的积累不够,往往课堂上的表现一般,不爱动手,不爱发言和表达,所以教师要多鼓励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表现,让他们乐于参与,日有所进,才能使每个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有所收获 。
物理知识点教学反思5
要抓住教育的契机,就要善于发现学生在不同情况下所反映出的闪光点,加以引导、扶植,促使其朝着自己追求的方向发展 。教育中处处都有转机,只要你找到方法能牢牢地抓住,就能取得成功 。
(一)家长
既然小麟的外公和外婆的溺爱致使该生任性顽皮,那么纠正家庭的教育方法以取得他们和教师的配合是至关重要的 。在和小麟的外公外婆几次接触交谈,把小麟在校的表现一一告知后,他们也感觉到事情的严重性,焦急万分 。随后,他们作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由他们受过高等教育的小女儿——小麟的阿姨来担任他的监护人,两位老人则完全退居二线 。小麟的阿姨和我的年龄差不多,对于小麟的教育,我们有不少共同语言与观点 。经过多次的探讨与研究,我们达成了一致:小麟需要关怀与表扬,但在他犯错误时,更需要的是批评与约束 。在随后的日子里,我和小麟的阿姨几乎天天联系 。她也了解小麟在校表现的第一手资料,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