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语文版《小蝌蚪找妈妈》课文及教案

好的教案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科学的行动纲领,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一年级下册语文版《小蝌蚪找妈妈》课文及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
《小蝌蚪找妈妈》课文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后腿 。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问:“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鲤鱼妈妈说:“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宽嘴巴 。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前腿 。他们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叫着:“妈妈,妈妈!”乌龟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 。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 。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
小蝌蚪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青蛙妈妈低头一看,笑着说:“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 。
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他们跟着妈妈,天天去捉害虫 。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教学设想:《小蝌蚪找妈妈》这是一篇童话,蕴含了从小要学会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图文结合 。
为了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兴趣,提高学生素质,我注意了下面几点:
1、针对一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在语文课中培养他们动脑、动手的能力 。在学完每幅画之后,让学生表演有关内容,这样激发课堂氛围,加深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
2、在课堂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的发展 。
3、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对他们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
4、大胆运用心灵换位新教法,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中,创建和谐的语文课堂 。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 。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

【一年级下册语文版《小蝌蚪找妈妈》课文及教案】2、在理解课文基础上,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3、结合图和课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讲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
教学过程:
一、引用谜语,激趣导入 。
1、师:圆圆的脑袋黑黝黝,长长的尾巴水中游,长大后是庄稼的好朋友 。(小蝌蚪)
2、引出课题:今天啊,小蝌蚪的妈妈不见了,我们一起来帮它们找妈妈,好吗?板书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
1、放第一自然段录音 。(出示第一幅图)
(1)师:咦,小蝌蚪在干什么?(在池塘里快活的游来游去)(提问法)
(2)师:小蝌蚪什么样?(大脑袋、黑灰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引导观察)
(3)通过回答以上问题,揭示了第一自然段内容 。齐读第一自然段 。

2、操作出现第二幅图
(1)引导学生观察,此时的小蝌蚪和原来的小蝌蚪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长出两条后腿) 。
(2)小蝌蚪遇到了谁?问了什么?鲤鱼妈妈说了什么?(学生自己读,分角色读)
(3)指名上台表演 。(理解迎上去,指导朗读小蝌蚪问的话 。)
(4)提问:从鲤鱼妈妈的口中,小蝌蚪了解到妈妈有什么特点?(反馈:四条腿,宽嘴巴)
(5)师:小蝌蚪照着鲤鱼妈妈的话,继续找妈妈 。
3、点击第三幅图 。
(1)师:过了几天,小蝌蚪又有了什么变化?(长出了两条前腿) 。放课文第三段录音 。
(2)这次,它们又遇到了谁?(乌龟) 。它们是怎么样做的?(追上去喊妈妈)
(3)区别“迎”和“追”的动作 。
(4)小蝌蚪为什么会叫乌龟妈妈?(联系前面的内容,学生反馈) 。乌龟是小蝌蚪的妈妈吗?(不是)那乌龟是怎么对小蝌蚪说的?(指名读一读) 。引导学生想象:听了乌龟的`话,小蝌蚪心里会怎样想?
(5)分角色朗读 。指名上台表演 。
(6)师:小蝌蚪错把乌龟当成妈妈,它们又照着乌龟的话去找妈妈了(激趣法)
4、操作出现第四幅图 。
(1)师:过了几天,小蝌蚪变成什么样了?(根据投影回答)(小蝌蚪的尾巴变短了 。)它们又遇到了谁?(根据投影回答)(青蛙)那它是什么样子的?(四条腿,宽嘴巴,头顶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提问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