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学期物理教案 高一下学期的物理教案

编写教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 。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 , 精心设计 。一般要符合以下要求:明确地制订教学目的 , 具体规定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 。这里由小编给大家分享高一下学期的物理教案 , 方便大家学习 。
高一下学期的物理教案篇1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体会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思想 。
⑵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
⑶理解惯性的概念 , 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回顾历史探究过程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形成过程 。
⑵理解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历史探究过程 , 使学生体会规律的形成都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从低级到高级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 。
⑵通过理想斜面的教学 , 体会理想实验的魅力 。
教学重难点
【重点】加深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理解 。
【难点】转变经验概念 , 明确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 任何物体都具有 , 牛顿定律是惯性现象的规律总结 。

教学过程
(一)创设游戏 , 引入课题
撕纸游戏
猜一猜:
1.一张纸已剪成两截 , 但未完全剪断 , 如果迅速用力撕两边 , 纸会断成几截?
2.现在把纸剪成三截 , 但未完全剪断 , 如果迅速用力撕两边 , 纸会断成几截?
大家不要动手 , 先猜一猜 。
3.如果在中间的纸下面夹一个夹子 , 然后迅速撕两边 , 纸会断成几截?
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是这样一个结果呢?怎样解释我们的游戏呢?其实 , 在我们的游戏中还涉及到一个古老的话题──力和运动:用力撕纸 , 纸条断开运动起来 。运动和力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带着这些问题 , 我们一起来体验古人的探究过程 , 学习古人的探究方法 , 进一步理解论述运动和力关系的牛顿第一定律 。
(二)回顾历史 , 探究定律
1.情景设问 , 经验猜想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 , 运动和力如影随形 , 总是和人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 。比如:马拉车则车前进 , 不再拉 , 前进的车会停下来;人象推车则车前进 , 不再推 , 前进的车会停下来;踢球 , 球沿草地向前滚动 , 不再踢 , 滚动的球会慢慢停下来 。
思考:运动和力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最早提出这个问题并给出经验猜想的是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 。
他根据生活生产经验猜想: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 , 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 , 物体就要静止在一个地方 。运动需要力维持 。
他的观点来自实际经验 , 还能用实际经验验证 , 所以被人们广泛接受 , 并维持了近两千年 。
设问:我们现在知道 , 他的观点是错误的 。那么他有贡献吗?
亚里士多德的贡献:开创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
首先质疑并深入研究的是十六世纪的伽利略 。他观察了球的滚动 。
2.质疑假设 , 科学猜想
当球沿斜面向下滚动时 , 它的速度增大 , 而向上滚动时 , 速度减小 。他由此猜想:当球沿水平面滚动时 , 它的速度应该不增不减 。实际观察的结果是:沿水平面滚动的球越来越慢 , 最后停下来 。
①现象:沿水平面滚动的球越来越慢 , 最后停下来 。
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 球停下来是因为没有力的作用 。伽利略恰恰从这一现象出发 , 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提出质疑 。
②质疑:滚动的球之所以停下来 , 真的是因为没有力的作用吗?
设问:球停下来的原因是什么呢?
在伽利略之前 , 人们还没有意识到摩擦力这种无形的力 , 伽利略是第一个意识到摩擦力的人 。
他改变了水平面的粗糙程度 , 发现:水平面越光滑 , 球滚得越远 。于是 , 他推断这是摩擦阻力作用的结果 。
结论:滚动的球停下来 , 是摩擦阻力作用的结果 。
③假设:若没有摩擦阻力 , 沿水平面滚动的球将怎样运动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