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2021年语文备课教案苏教版( 五 )


总之,苏轼学识广博、才华横溢 。文、诗、词、书、画,无所不通,他是一位罕见的通才人物 。我国古代文学一颗灿烂的明珠 。
(师)了解苏轼,我们还不得不了解他坎坷的一生 。自嘉祐元年(1056),苏轼首次赴京应举,次年与弟苏辙同榜进士之后,就被朝廷委以重任 。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以作诗“毁谤君相”的罪名,罪贬黄州 。史称“乌台诗案” 。可以说黄州只是他人生梦魇的开始 。之后的苏轼又经历了他人生中两次起落 。苏轼的一生都在与厄运做斗争,无论遭受怎样严重的政治_,也无论周围的处境是如何的举步维艰,他却始终能以旷达的心态泰然处之 。本首词就作于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已近三年,在这凄凉潦倒的几年里,苏轼内心当然有忿懑和痛苦的一面,但这首《定风波》就表现了苏轼豁达的胸襟和超然的心境 。
三、初步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首词 。思考一个问题:这首词写了一件什么事?读完之后请一位同学来回答 。(提示:一件事情应该有时间、地点、经过等等)
(生)大体上的经过就是苏轼与一些人同行,在途中遇雨,和他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他“余独不觉”,后来雨过天晴,于是就写下了这首词 。
2、刚才这位同学的回答抓住“序”的内容,词前小序大体上告诉了我们诗歌写作的背景 。那么词作部分有哪些地方可以体现他的“余独不觉”呢?
(生):“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吟啸且徐行” 。
3、不惧风雨,在风雨中吟诗长啸,的苏轼给你的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从词中找一下答案 。
--沉着从容 。再大的穿林打叶声,都打不乱一个人既有的步伐,只要你视风雨为无物,照样吟啸徐行 。
--豪迈潇洒 。竹杖芒鞋不可惧怕,只要你以之为乐,一样可以轻胜过马 。
--随意而安 。料峭春风冷,山头斜照暖 。气候不定,人生不定,祸福难晓,不如听其自然 。
--豁达 。也无风雨也无晴 。阴晴可以等同,盛衰荣辱,又何足挂齿?利害得失可以一并泯灭 。
四、整体感知
1、苏轼在风雨中从容,镇定、豁达豪迈的心境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现在就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联系下写作背景,思考一下作者面临自然风雨的从容镇定是不是有着另外的指向含义?
--这里的“风雨”既是指自然风雨,又是指政治风雨、人生风雨 。作者面对自然风雨随意而安、泰然自若、也是其面对人生风雨随缘自适、心境恬静、超凡脱俗的心态的写照 。
2、本篇文章其实就是用自然界的风雨来隐喻仕途风雨,并进而表现自己无畏也无累风雨的超然心境,那么文章中哪一句最能体现作者自然、乐观、旷达的胸襟呢?如果让你抓重点,上下两片各选一句,你会怎么选?
--上片重点:“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具体操作)(师)为什么是这句话?这句话是如何体现自然、乐观、旷达的胸襟的?这里的蓑象征了什么?(生)思考……(师)作者有一蓑在身,就能任凭那平生的烟雨淋湿 。可是他身上有蓑衣吗?不是“雨具俱去”了吗?这里的蓑到底指哪里有蓑衣?(生)心中有蓑衣 。所以这句话是写眼中景还是心中事?(生)心中事 。(师)那么他心中的蓑衣是什么呢?(生)理想、人生态度 。(师)什么样的理想,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呢?(生)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师)正因为有了这样一种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他在遇到雨之后,才能表现出一种听任自然风雨的潇洒镇静,顶得住人生风雨的倔强抗争 。一个“任”字豁达、豪迈,潇洒、乐观的心境表现得淋漓尽致 。
--下片关键:“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具体操作)(师)如何理解“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山头斜照正相迎”,明明没有雨了,怎么能说“也无晴”呢?
(师)“也无风雨也无情”书上解释的意思是“风雨的天气和晴朗的天气是一样的,没有差别” 。这在现实生活中,在物质世界里能能一样吗?(生)不一样 。(师)肯定不一样,对不对?如果一样就不会出现“同行皆狼狈”了 。那是什么没有差别呢?(生)心中没有差别 。(师)正因为在心中没有差别,那就是不在乎这些风雨 。
(师)回过头来,我们再来看看这里的“归”该如何理解呢?“回首向来潇洒处”回过头来看曾经的遇雨之处,这里的遇雨处实际上指的是什么?(生)指自己平生经历过的宦海风波的感悟和反思 。(师)反思的结果是什么?(生)归去 。(师)归向哪里,才能真正做到风雨、晴天毫无差别,真正不在乎这些风雨呢?(生)归于自己的心灵 。(师)这恰恰能解释东坡为何不去躲雨?因为他知道“前方亦雨”,人生就是一场雨,无边无际,无可躲藏 。的避风港就是自己的心灵了 。只有求得心灵清净才能得以解脱 。一个“归”字就把旷达的心态和隐逸的意向表达出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