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二 )



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梳理
在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试题类型中,除了实词、虚词、翻译、篇章理解等内容外,常见的还有断句 。针对课内的文言文,答题者可能会凭借“似曾相识”的感觉来选择正确答案;而针对课外的文言文,尤其遇到较为复杂的句式时,答题者往往手足无措 。文言文断句的题目考查倾向于文言文综合知识,答题者需正视文言文断句标点,准确地把握原文的语意、朗读停顿、句式结构、语气等,应当具备多方面的修养和功底 。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既然断句考查的深层在于答题者对文言文知识的运用 。那么,断句的基本方法也就有着一种综合化的倾向 。一般情况下,文言文的断句方法有:①阅读原文,了解大意;②依据对话,找准定位;③找寻名、代、动(名词、代词、动词),确定句读;④圈出虚词,判定句读;⑤通过修辞和句式结构,确定句读 。上述的方法有时掌握其中几条(采用排除法)就可轻易选出正确答案 。但为了提升答题者文言文阅读答题的准确率,需详细介绍这几种方法的具体内容 。
①阅读原文,了解大意
这是做断句题初始的一步 。看到题目,第一就是通读断句,并且要放置到原文当中了解该句在整篇文言文中的位置,这是在对通篇文章领会的情况下,最快速掌握句意的方法 。在清楚了文章的文体、文章的内容和文章的思想倾向下就能把握住断句的一个基本方向 。另外,句子中并不是每一个字都是生僻字,可以通过几个字作为突破口,在初步了解文言文的整体背景下进行翻译,从而进一步理解文段与句子的意思 。
②依据对话,找准定位
一个是找到对应的“说话”词语,如常见的“曰”“云”“言”“谓”等 。在这些词的后面一般是要断开的 。值得注意的是可能说话人的话语中还会引用他人的话语,这就需要在确定了一个“说话式”的句读之后,答题者还需要再次查看“说话内容”中是否还有要断的语句 。
另一个是双方之间的对话,如常见的形式有“(某人)曰(某人)曰”“曰(内容)曰(内容)”等 。这需要答题者了解对话的形式,并依据述说内容进行断隔,尤其是在后一个对话的格式中,可能会出现对话人和“曰”字的省略 。面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我们掌握以下的方法加以辅助了 。
③找寻名、代、动(名词、代词、动词),确定句读
名词和代词在句子的成分中,一般充当的是主语和宾语 。在断句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地名、人名(前面全称,后面就会简称)、官职、事物名和朝代名等,这种情况的出现,便可使答题者确定他们的成分是主语(在它的前面断开),还是宾语(在它的后面断开) 。依据名词和代词,答题者也可以确定在断开的部分之间是否出现了多余的成分,从而利于判断 。
动词普遍作谓语,一般情况下,它的前后是不会断开的 。但是如果没有宾语,它的后面就需要断开 。

④圈出虚词,判定句读
虚词在古人的文章写作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虚词虽然不能独立地成为句子,它需要搭配实词组成正确的语法结构 。但是虚词的辅助作用却为文章增色不少 。虚词包含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副词、象声词六大类 。我们常见的“……者……也”(判断句)、“为……所……”(被动句)这样的句式就是依靠虚词成立的 。常见的虚词包括:之、其、于、以、而、则、乃、若、且、者、为、然、是、此、斯、彼、何、安、孰、胡、曷、虽、虽然、然而、然则、也、矣、乎、哉、焉、耳、呜呼、噫等 。这些词的出现可以帮助答题者尽快确立句子的断点 。例如,句末较为常见的虚词就有:也、耳、矣、焉、乎、哉、耶等 。作为句末的语气词,这些虚词起到了抒发作者情感的作用 。当然,也有一些虚词是出现在句首的,如盖、夫、然则、是故等 。这些虚词的出现是较为典型的断句标志 。值得注意的是,还有一部分虚词是连用在一起的 。如孟子的“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 。”,其中的“而已矣”就是多个虚词的连用 。但是,这样的情况是可以结合句子的成分结构和常见虚词分布作为参考进行句读的 。综上来看,虚词的出现是断句的一大亮点,这需要答题者深入了解虚词的具体用法与词义,对虚词的意义了解也牵涉到虚词词义的考查 。因此,这一块儿的掌握需要答题者结合具体虚词加深了解 。
⑤通过修辞和句式结构,确定句读
答题者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会注意到一些特殊的句式结构,例如四六句的分布 。或者也会找到对偶、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 。这些内容会帮助答题者对接下来的断句进行一个初步判定 。例如,四六句的出现加上断句在通篇文章所出现的位置可以帮助答题者感知断句的划分 。如果加上对内容的初步了解,答题者就可通过阅读的语感和内容的理解来判断出具体的断句位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