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 二 )


8、栓五色丝线
五色丝线 , 又俗称五色丝、五彩丝 。古俗名称避兵缯、朱索等 。系在蚊帐、摇篮上的又叫宛转绳、健绳 。五色丝的五色代表五行 , 五色代表了五方位 , 彼此相生相克 , 具有神秘的驱邪迎吉作用 。五色丝线源于我国古代的五行观念 , 五色丝系于臂上 , 或为文身遗俗 。端午以五色丝线系臂 , 曾是很流行的节俗 。传到后世 , 即发展成如长命缕、长命锁、香包等许多种漂亮饰物 , 制作也日趋精致 , 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
9、浸龙舟水
端午节期间浸龙舟水是华南地区的传统习俗 , 人们将端午前后的降强水称之为龙舟水、端阳水、发龙水、龙降水等 , 认为这种水是吉祥的水 , 有辟邪作用 。仲夏端午苍龙群星飞升于正南中天 。在民间信俗中龙是吉祥之物、和风化雨的主宰 , 龙飞天 , 行云布雨 。自然现象上 , 每年的端午节前后 , 我国南方暖湿气流活跃 , 与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在广东和广西、福建、海南交汇 , 往往会出现持续大范围的强降水 。当端午强降水来时 , 江河水位迅速上涨 , 为扒龙舟提供了良好的场地条件 。按照传统说法浸龙舟水寓意吉祥如意、事事顺心 。每年“龙舟水”来时 , 人们就会带着家人到江边去洗龙舟水 , 古人认为“龙舟水”有辟邪的作用 , 可净身 , 洗去晦气 , 带来吉祥 。
10、放纸鸢
在中国南方一带城市 , 端午节放风筝也是一种习俗 。端午时期 , 儿童放风筝称之为“放殃” 。风筝 , 即纸鸢 。它是玩具 , 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 , 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 , 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 , 属于一种单纯利用空气动力的飞行器 。
11、佩长命缕
长命缕是端午节时的厌胜佩饰 , 长命缕亦称续命缕、续命丝、延年缕、长寿线、百索、辟兵绍、五彩缕等 , 名称不一 , 形制、功用大体相同 。其俗在端午节以五色丝结而成索 , 或悬于门首 , 或戴小儿项颈 , 或系小儿手臂 , 或挂于床帐、摇篮等处 , 俗谓可去邪祟、避灾除病、益寿延年 。此俗始于汉代 。东汉应劭《风俗通·佚文》:“午日 , 以五彩丝系臂 , 避鬼及兵 , 令人不病瘟 , 一名长命缕 , 一名辟兵绍” 。

12、采药
采药是古老的端午节俗之一 。民间认为 , 午日午时阳气旺盛 , 是草木一年中药性最强的一天 , 端午遍地皆药 。端午 , 时在仲夏 , 当其时也 , 万物生长 , 其势盛极 , 是草药生长旺盛之时 。端午期间 , 我国不少地方都有熏艾叶、挂菖蒲、饮药酒等习俗 , 中草药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端午也是最为合适的制药时间 。
13、打午时水
端午节"打午时水”是盛行于南方沿海一带的传统习俗 , 打午时水即是端午当天中午11点到13点之间在井里打水 , 古人把打上来的午时水视为大吉水 , 这个时候的水是最能辟邪 。重午日的午时 , 阳上加阳 , 所以“午时水”有“极阳水”之称;亦称龙目水、正阳水等 。这一天的午时阳气最盛 , 端午日午时驱邪最佳 , 具有辟邪、净身、除障的效果 。
14、贴午时符
旧时广东一些地方有贴“午时符”的习俗 。午饭后 , 家家贴“午时符” 。符用宽约一寸 , 长近一尺的黄纸条 , 上面用朱砂写上“五月五日午时书 , 官非口舌疾病蛇虫鼠蚁皆消除”等字样 。在大门上悬挂菖蒲、凤尾、艾叶等 , 并扎上一束蒜头 , 涂以朱砂避邪 。也有些人家还在门上贴上用黄纸写的小对联:“艾旗迎百福 , 蒲剑斩千邪 。”
15、新抱手艺
广州人对端午节很重视 , 旧俗在农历五月初二至初四便有送节之举 。年轻“新抱”(媳妇)们 , 用“全盒”六个或四个 , 盛以粽子、猪肉、生鸡、鸡蛋、水果、酒等回娘家向长辈贺节 。姑娘和儿童们挂香包 , 挂包以五色丝线编织 , 香包中装有檀香、八角、花椒、琉璜等 , 一般均为新媳妇所送 , 一方面体现新媳妇的贤良 , 一方面体现新媳妇的手艺 , 俗称“新抱手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