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集体备课记录 九年级历史集体备课教案( 五 )


二、学情分析:
奥苏伯尔:“影响学生学习新知的最重要的因素 , 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 , 要探明这一点 , 并据此进行教学 。”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某普通初中初一年级学生——
从学生的知识状况看 , 学生经过前面的学习 , 对宋代社会经济发展和商业繁荣有一定的了解 , 为本课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知识储备 。但是本课内容较多 , 学生把握起来较为困难 , 容易产生混淆 , 为了帮助学生更加清晰的学习 , 我将补充市民阶层的相关概念 , 并用“市民生活与市民文化的发展”为立意 , 学生跟随主题思路清晰地展开学习 。
从学生的思维特征分析 , 七年级学生处于心理学上“形式运算阶段”拥有一定的逻辑思考能力 , 但历史独立思考的能力较弱 , 而且“00”后偏向自我思考 。针对这一情况 , 我将对一些重要问题组织合作探究学习 , 引导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进一步思考问题 。
三、教学目标:
在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 , 结合课标要求 , 整合三维目标 , 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
1.通过材料展示 , 让学生知道宋朝时期产生的新兴阶级——市民阶级 。
2.通过图片展示、播放视频与课堂活动 , 让学生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的主要表现 , 认识到宋词与元曲的风格特色 。
3.通过材料展示与问题探究 , 让学生学会分析宋元时期市民文化繁荣的原因 , 体会到宋元时期是我国城市发展的新阶段 , 是文化上的又一高峰 。
四、重难点:
根据课标和学情分析 , 可以看出本课内容的重要性 , 为此我拟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市民的生活 , 难点为市民娱乐文化生活多彩的原因 。
重点是:了解市民生活的主要表现 。这既是对课标要求的体现 , 同时只有了解市民生活的表现才能充分体会宋元时期的都市与文化特点 。
难点是:宋元时期市民文化繁荣的原因 。七年级学生逻辑分析能力较弱 , 难以认识到市民文化的繁荣与经济发展、城市发展密切相关 。攻克难点有利于学生学会综合分析历史问题 。
五、教法学法:
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 , 提高课堂效率 , 我将采用活动教学法、图示法、史料教学法和问题探究法来完成本课的教学 。
教法中包含着学法 , 学法里体现着教法 , 因此 , 与教法相对应的学法是观察法、史料分析法和合作探究法 。
六、教学过程:
基于以上分析 ,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本课主题确立为“市民生活与市民文化的发展” 。以此作为本课的线索 。经过整合将课本内容分成三个板块“市民阶层的出现”、“市民阶层的生活”、“市民文化的繁荣” 。使学生跟随线索 , 思路清晰地展开本课的学习 。
一堂课好的开始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 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因此导入新课部分我将展示云南夜市的图片、展示夜市建立的史料 , 切合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下面是新课学习环节:
市民阶级的出现
宋元时期的城市和文化的发展与市民阶层的出现息息相关 , 但书本缺少对此的介绍 。我将采用展示材料和设问的方式 , 让学生更好明晰市民阶层的相关含义与组成部分 , 以便更好地学习接下来的内容 。
普通市民的生活
这一子目的内容是本课的重点 , 为了突出重点 , 我将本子目内容分成五部分 , 分别是“大都市”、“市民商业活动”、“市民娱乐活动”、“社会节日习俗”、“文学艺术生活” 。
第一 , 展示宋元时期几座大都市的城市复原图 , 让学生了解宋元时期大都市的概况 。
第二 , 展示视频、图片以及史料 , 让学生了解宋元时期主要的商业活动 , 体会宋元时期商业活动丰富多样 。
第三 , 通过展示图片 , 使学生了解宋元时期丰富多彩的市民娱乐生活 。
再让学生通过猜测三位诗人的诗句所描写的节日 , 介绍宋元时期相应的节日习俗 。
再以任务卡的活动 , 引导学生为三位词人制作名片 。活动中了解宋词的发展、体会宋词不同派别的特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