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江山图是谁的作品 千里江山图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四 )


区分大、小青绿的标准主要看用色时所掺水墨的比例 。《千里江山图》中,近、中景的山顶和阳面石青、石绿纯度很高,有的几乎用的是纯色,在过渡部分及阴面掺少量水墨,只在山脚、最阴面及远山掺六七分或更多的淡墨,整体看起来青绿颜色十分亮丽 。用高纯度不掺或少掺水墨的石青石绿赋色普遍见于唐代的山水画,这在敦煌山水壁画中有充分体现,以盛唐莫高窟第217窟、103窟南壁青绿山水背景最为典型,究其主因是水墨山水在晚唐才开始兴起,在此之前青绿山水还没有色墨融合的条件 。被认为“殆始开青绿之源”的《游春图》反映了初盛唐时期青绿山水画的风格,现存画面上石青、石绿颜料磨损、脱落严重,但是颜料纯度很高,没有或极少掺水墨,之前应是很鲜丽的 。《千里江山图》以亮丽的青绿赋色为主,另外也有淡墨和青绿、淡赭色的融合(图11) 。图中近、中景山头和阳面以明亮的青绿赋色为主,山脚和阴面则运用了大量淡墨融合颜色的皴染:通常是山脚略施淡赭色,其上以松软、细小的淡墨侧笔皴染,墨线较短,顺着山体结构排列,同时侧笔刷染也时而形成小面积的淡墨块 。水墨和石青、石绿,以及石青和石绿之间是有丰富过渡层次的,故而全画颜色鲜丽但并不突兀 。远山及天空上部,用淡青绿颜色蘸淡墨刷染而成,或三分色七分墨,或七分色三分墨,既拉开了与近中景山峰在视觉空间上的距离,也衬托了近中景山峰颜色明亮的程度 。

千里江山图是谁的作品 千里江山图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文章插图
千里江山图是谁的作品 千里江山图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文章插图
《千里江山图》中墨笔勾皴的类型和方式是十分丰富和多样化的,体现了融合董源、李成、王诜等多家水墨皴染的特点 。该图山体以尖圆山峦为主,有的用平行排列的线条皴染,与董源《潇湘图》卷(图12)的披麻皴有相似之处(图13) 。《千里江山图》水墨皴染更多地集中在山脚和山体阴面,其中短粗侧笔皴染的方式和王诜《渔村小雪图》卷(故宫博物院藏)十分相似 。以山体内凹的悬崖为例(图14),两图均突出方石嶙峋的结构,以粗短的侧笔蘸淡墨刷染,只不过《千里江山图》多出一些类似泥里拔钉的短点子,《渔村小雪图》则注重将笔触隐藏在水墨刷染中 。
千里江山图是谁的作品 千里江山图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文章插图
千里江山图是谁的作品 千里江山图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文章插图

千里江山图是谁的作品 千里江山图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文章插图
千里江山图是谁的作品 千里江山图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文章插图

千里江山图是谁的作品 千里江山图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文章插图
千里江山图是谁的作品 千里江山图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文章插图
再以山脚处用短侧笔皴染的中小山石为例(图15),或皴染出卷云状的体积感,或塑造成三角体叠加上升的态势,两图在局部形象之塑造上较为相似 。大胆地设想,如果《千里江山图》去掉颜色,会是一幅与《渔村小雪图》风格相似的雪景水墨山水;如果将《渔村小雪图》表示披雪的留白和白粉部分涂石青石绿色,亦能变成一幅与《千里江山图》风格近似的青绿山水 。
从青绿山水的演变序列和时代风格上看,《千里江山图》符合北宋后期追求古意、色墨融合的“不古不今”的特点 。同时与《烟江叠嶂图》《湖庄清夏图》相比,《千里江山图》更具有唐人古意,突出了精工的风格形式和装饰性的趣味,体现了宫廷绘画所追求的职业精神 。笔者认为,《千里江山图》所体现的青绿设色的特点和笔墨风格,与蔡京跋中称其为徽宗时期的宫廷绘画是完全契合的,因此蔡京跋中的内容是完全可信的 。
千里江山图是谁的作品 千里江山图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文章插图
千里江山图是谁的作品 千里江山图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文章插图
徽宗宫廷的崇古趣味
回到蔡京跋的信息上来 。徽宗亲自指授的半年,正是希孟画从“未甚工”到“上嘉之”的阶段 。可以说,《千里江山图》不仅仅是希孟个人努力的结果,同时也代表了徽宗宫廷绘画的审美趣味 。希孟以青绿法表现此山水长卷,除画家个人之技法擅长及主动意志外,还体现了徽宗宫廷绘画的审美趣味 。希孟曾在画学为生徒,接受观摩和临仿古画的训练 。从《千里江山图》中青绿画法的精工和复杂程度来看,希孟在画学为生徒时应即以学习、钻研青绿山水表现技法为主 。宋代邓椿《画继》记听徽宗时期的画院中人说“每旬日蒙恩出御府图轴两匣,命中贵押送院以示学人”,可见画学生大体每十日有观摩御府藏画两轴的机会,希孟也应借此机会看了不少御府藏画 。对于十七八岁的王希孟而言,之前不应有丰富的游历经验,在汴京画学为生徒及供职宫廷之后也没有到处游历的客观条件 。在徽宗指授下,希孟用不到半年时间完成《千里江山图》,这半年也是希孟画技艺提升的关键时期,期间王希孟应该是在汴京接受徽宗的教导创作该图 。考虑到徽宗宫廷丰富的收藏,希孟主要应是通过师古的方式来获取山水之精粹 。这在徽宗时期曾为翰林书艺局祗侯、待诏的韩拙的《山水纯全集》中可以得到证实,曰:“若不从古画法,只写真山,不分远近深浅,乃图经也,焉得其格法气韵哉?”就是主张要从师古中融会贯通 。徽宗宫廷编撰的《宣和画谱·山水叙论》推崇李成,认为“如范宽、郭熙、王诜之流,固已各自名家,而皆得其一体,不足以窥其奥也”,贬抑商训、周曾、李茂,认为他们“皆不能造古人之兼长”,通过师古“造古人之兼长”也应正是徽宗画学山水画教学的重要手段 。希孟学习具有古意的青绿山水并用青绿法绘制《千里江山图》,与徽宗崇古的思想是契合的 。徽宗崇古的一个重要表现是收集先秦青铜器,蔡絛《铁围山丛谈》中记:“太上皇帝(指徽宗)即位,宪章古始,眇然追唐虞之思,因大宗尚 。及大观初,乃效公麟之考古,作《宣和殿博古图》 。凡所藏者,为大小礼器,则已五百有几 。”“眇然追唐虞之思”意即通过收藏先秦青铜礼器以追思尧舜(唐虞)之太平盛世 。至政和年间,收藏的礼器竟达六千余数 。崇宁三年魏汉津上奏请重订乐律制作新乐,崇宁四年新乐初步完备徽宗将其命名为“大晟”,蔡絛称“于是圣朝郊庙礼乐,一旦遂复古,跨越先代”,其复兴和超越尧舜盛世的自豪之情跃然纸上 。在宣和殿后,徽宗又创立保和殿,“左右有稽古、博古、尚古等诸阁,咸以贮古玉印玺,诸鼎彝礼器,法书图画尽在 。”具体到绘画上,徽宗画学考试也是以“古意”为评判标准的,曰:诸画笔意简全,不模仿古人而尽物之情态形色,俱若自然,意高韵古为上;模仿前人而能出古意,形色象其物宜,而设色细、运思巧为中;博(涉闻本作“传”)模图绘,不失其真为下 。(见宋代赵彦卫撰,傅根清点校《云麓漫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