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半个月跨境电商不想干了怎么办? 做了半个月跨境电商不想干了( 二 )


这其实是一件很小的事情 , 但却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老板不注重细节 , 并且过于自信 。因为如果你要指出别人的错误 , 那你应该确保你说的是对的 , 你要反复确认对方确实出错了 。而不是扫一眼感觉对方出错了 , 然后就自己觉得应该是那样 , 也不进行检查 , 就直接跟别人说你出错了 。

很多人可能会疑惑 , 好像对于一个老板而言 , 确实不应该去注意细节 , 也确实应该自信 。谦逊和注意细节 , 更像是职能岗所需要的 , 而不是老板所需要具备的特质 。
或许这个观点是我的一己之见吧 , 当然我的坚持是有原因的 。
注意细节并且承认自己在专业层面不如人 , 是你知道你的员工在干什么的一个先决条件 。
是不是听着感觉有点绕?我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
你招了一个人负责某块业务 , 并制定了该业务的指标 。接下来会出现两种情况:达到预期和没达到预期 。
如果你不够谦逊 , 不够注意细节 , 当业务达到预期的时候 , 你只会夸这个人牛逼 。你不知道他的具体操作是什么 , 存不存在优化空间 , 到底是他做了一件对的事还是别的部门做了一件对的事导致最后的结果达到预期 , 你都不知道 。你只能说他牛逼 , 说公司业务正按着自己的规划快速发展 。
那如果业务没有达到预期呢?你就会开始着急 。你会认为是这个人的操作有问题 , 这时候你会开始招更多的人 , 让别人来接手他的业务 。但你不会知道别人的操作和这个人的操作是否是同样的底层逻辑 , 你也不知道到底是这个部门有问题 , 还是由于别的部门出现了问题最后导致结果达不到预期 。
如果你招了很多人 , 都达不到你的预期 。这时候你就会开始调整方向 , 但一切都是凭感觉而不是凭数据 , 未来到底是更好还是更糟 , 没人知道 。
如果你注重细节 , 跟你招的人讨论过那些细的具体的操作 , 你就会知道这个人使用的逻辑是什么 。最起码你要换人的时候 , 你可以避免换上一个使用相同逻辑方法的人 。
如果你足够谦逊 , 承认自己在专业程度上的不足 。那你就会减少自己对员工实操的干涉 , 同时可以在员工实操的过程中 , 通过探讨进行学习并最后形成自己的方法论 。并因为你有了自己的方法论 , 你会对业务的问题进行溯源 , 有一个自己的判断 。
比方说 , 在运营端每一个漏斗之间都存在很大的流失 , 这不一定是运营的问题 , 有可能是产品本身的问题 。如果页面加载速度很慢 , 就会导致用户从点击广告到广告着陆页的流失;如果支付界面存在二级页面跳转 , 就会导致结账页面到支付成功的流失 。但是到底是谁的问题 , 首先老板自己要对每个漏斗之间涉及到的步骤和影响其转化的因素足够了解 。

如果大家对这一点还是持保留意见 , 也没关系 , 我也不能说我讲的就一定是对的 。但是我可以举一个更加具体的例子 , 供大家作为参考 。
正如我前文所言 , 这家公司原本是做App的 , App部门自然也专门有一个营销团队 。老板一直坚持App的支付转化率是高于Web的 , 但是不管是那个营销团队的负责人 , 还是我 , 都对此持怀疑态度 。老板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App的支付转化率是13% , 远高于独立站的转化率 。我就算一个安装成本是1美金 , 那一次购买所需的营销费用应该是8美金不到 。”我直到现在都不知道老板的13%是从哪里得到的数据 。因为这里存在一个很简单的逻辑 , App相比Web链路更长 , 独立站的话你点击广告之后可以直接进入到产品详情页 , 下一步就可以点击结账;而App的话用户首先要花时间进行下载 , 之后还有查找和搜索的步骤 , 因为我们公司没有deeplink(在广告中展示了某一款产品 , 下载安装应用后自动跳转到该产品详情页) , 所以实际的漏斗要比web最起码多两个 。在这种情况下 , App的转化率高于Web的逻辑是什么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