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是如何意识到自己的存在的?( 二 )


面对意识问题,科学适用吗?
科学该如何解释意识?或者我们应该这么问:关于意识的研究,算科学吗?
我们长期依赖的科学体系提供了这样一套解释链:先用微观层面的物理来解释化学现象,再用化学来解释生物学现象,最后用生物学来解释部分的心理现象 。

比如说,炸鸡之所以闻起来那么香,是因为高温烹饪过程重组了气味分子,而气味分子又刺激了鼻子里的嗅觉细胞产生上行电信号,最终在脑子里形成“香”的感觉 。
? maangchi
但是意识难题似乎没法套用这条解释链 。一方面,个体经验告诉我们意识是个明确存在的东西——在笛卡尔看来,它甚至是我们唯一能确定存在的东西;另一方面,这样一个我们最确定和最熟悉的东西,却不遵循任何已知的科学规律——大脑最后怎么就形成“香”的主观体验了?它在前一秒还分明只是一连串电信号啊 。
我们完全不知道这个过程中到底发生了什么,更不知道如何让意识“符合科学” 。
好在这并不会阻止科学家的探索热情 。就像我们虽然搞不懂晶体管的工作原理,也依旧能熟练地使用电脑 。尚未解开的意识难题并不会妨碍我们发展基于意识的科学 。
早在上世纪末,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杜克大学的神经学家米格尔·尼古莱利斯(Miguel Nicolelis)就和同事在实验室里创造出一项科幻意味十足的技术——脑机接口 。米格尔的脑机接口技术并不需要先完全搞懂意识究竟是什么,他们只需要捕捉与意识相关的神经元电信号,再用这些电信号驱动外部装置运动,就可以实现“意识对外部设备的控制” 。
一开始,他们在恒河猴上做实验 。等到2014年的时候,他们帮一个截瘫患者在当年的世界杯开幕赛上成功开球——这个幸运儿只需要像正常人一样动一下心念,就可以驱动身上的机械设备带动沉默的右腿运动开来 。
? medgadget
对于全世界2500万名有着严重脊髓损伤的人来说,这样应用于意识的技术将是莫大的福音 。今天下午2:00将在线上召开的腾讯科学WE大会上,米格尔将和观众分享一些新的研究进展,他对大脑互联网络的未来畅想,以及为什么他觉得人工智能永远不会战胜人类 。
我们不可能说清楚意识是什么,它是做什么的,也不可能说清楚为什么会进化出它 。关于它,没有任何值得一读的文章 。
——英国心理学家斯图尔特·萨瑟兰(Stuart Sutherland)
在今年腾讯科学WE大会的演讲嘉宾里,日本学者中内启光所研究的器官移植领域也和意识难题息息相关 。他在去年首次获得含有人类细胞的动物胚胎实验准许——为了解决紧张的器官供需关系,中内启光希望在动物体内培育人类的靶向器官,从而帮助更多人恢复健康乃至延续生命 。
中内启光 。? scopeblog
你也许会觉得器官移植跟意识难题关系不大,换个肝换个肾的,怎么会影响到存在于大脑之中的意识?
但意识的另一个诡异之处便在于,我们甚至搞不懂它是否真的只跟大脑有关 。
1988年,美国舞蹈演员克莱尔 · 西尔维亚(Claire Sylvia)经历了一次心脏移植手术 。在手术结束的5个月之后,她做了一个梦:梦里有个高瘦的年轻男性,他们在梦里拥抱、亲吻,彷佛融为了一体 。可惜克莱尔并没看清那个人的长相,只知道他叫蒂姆(Tim) 。
克莱尔 · 西尔维亚 。? toptenz
但是克莱尔有个强烈的直觉:梦里的蒂姆就是自己体内那颗心脏的上一任主人 。于是她开始了对心脏捐献者的寻找,最终几经周折,终于在缅因州见到了捐献者生前的家人 。
而那个捐献者,“很凑巧”地就叫蒂姆 。
更奇怪的是,以前从来不吃青椒、鸡块,不喝啤酒的克莱尔,在手术后居然对这些食物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而这些也“很凑巧”就是蒂姆生前爱吃的东西 。
克莱尔认为,她以某种未知的方式“继承”了心脏前任主人蒂姆的一些记忆与性格 。这听起来也许有点难以置信,但是在一项研究中,20%接受心脏移植的人都在术后出现过类似的情况:他们的食物偏好、音乐喜好、性别取向、娱乐兴趣等个体性格特质,都在术后表现出与捐献者相似的情况 。
(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23/A:1013009425905)
()
医学上确实有个概念叫“细胞自主性记忆”,意指一些记忆可能会存储在单个的细胞中,哪怕那些细胞并不属于我们的大脑 。移植到体内的器官的确有可能改变我们的意识——而这也将是包括中内启光在内的很多科学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