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腊八节的习俗有哪些( 二 )


这种集中反映农家粮食丰盛、应有尽有的腊八粥 , 确实能体现出农业大丰收的喜人景象 , 能体现出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满怀喜悦 , 能表现出人们享受幸福生活的特殊情趣 。
3、营造和谐人际关系的有效手段
中国的传统节日总是内敛而含蓄的 , 圈子一般局限在家人之间的其乐融融 , 但是 , 腊八节似乎走出了家人的小圈子 , 人们通过腊八粥的馈赠与接受 , 建立了更广泛的情感联系 。
宋代时 , 每到腊八这一天 , 无论是朝廷、官府、寺院 , 还是庶民百姓家都要熬制腊八粥 。到了清朝 , 喝腊八粥的风俗更加盛行 。在宫廷 , 天子、皇后、皇子等都要向宫女侍从、文武大臣赏赐腊八粥 , 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粮、干果等供僧侣食用 。
在民间 , 家家户户也要用腊八粥祭祀祖先 , 同时 , 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 , 并且馈赠亲朋好友 。腊八节借助土地出产的农业成果有力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
腊八节的由来
(一)腊八节起源于“腊祭”

关于腊八节的起源 , 源于“腊祭”的说法比较流行 。据百度百科“腊祭”条目:腊八节起源于古代的“腊祭” , 到南北朝时期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腊”是古代的一种祭祀仪式 , “腊祭”早在先秦以前便已存在 , 那时的人们在一年的最后一个月去野外猎取各种野兽 , 用于祭祀百神 。
据《风俗通》记载:“腊者 , 猎也 。因猎取兽祭先祖或者腊接也 , 新故交接 , 脚猎大祭以报功也 。”由此可以看出 , “腊”与“猎”相通 , “腊祭”就是用打来的野兽进行祭祀 , 祭祖先 , 祭百神 。直到现在人们还习惯把腊月腌制的猪肉称为“腊肉” 。
从以上文字可知 , 腊八节起源于“腊祭” , 与猎取野兽密切相关 。这种看法有失偏颇 。有学者以为 , 这是把“腊月”的起源误当成了“腊八节”的起源 , 产生了时间上的错位 。
因为从时间上看“腊祭”的年代更为久远 。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技术社会形态来看 , 人类社会经历了从渔猎社会到农业社会 , 再到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的发展序列 。也就是说渔猎社会早于农业社会 。
“腊祭”应该存在于渔猎社会 , 《周易·系辞下》中有伏羲氏“作结绳而为网署 , 以佃以渔”的说法 , 说明从伏羲氏时代开始 , 早期原始人类的经济活动以渔猎经济为主 。后来到了农业社会形态 , 还要祭祀神灵 , 但不再使用猎取的野兽 , 而使用富有农业特色的“七宝五味粥” 。
再从文字学的角度来讲 , “腊”字的“月”字旁是形旁 , 表示“肉” , “腊祭”实际上是用打猎得来的野兽的“肉”来祭祀神灵 。可见 , “腊月”是渔猎社会的产物 , 而“腊八节”绝对应该是农业社会的产物 。
(二)腊八节起源于“佛成道日”
栗治国先生在《“腊八”新解》中这样描述腊八节的由来:“佛祖释迎牟尼在修道时因饥饿、困顿而昏厥在了哈比尔邦尼连任附近的菩堤树下 , 巧逢一位牧羊女打此往过 , 遂以粮、豆、干果熬粥救活了佛祖 , 终使其得道成佛 , 而这一天正好是汉历的腊月初八 , 佛教界称之为‘成道日’ 。佛祖‘成道日’煮粥祭祀的活动传入我国后 , 逐渐形成腊八节吃腊八粥的节俗 。”栗先生随后评价说:腊八节因佛而起的说法只是佛教徒的一种附会而已 。”这一评价十分中肯 。
首先 , 在时间上 , 十二月称“腊” , 始于我国秦代 。而释迎牟尼成道是在公元前550余年的春秋之时其时十二月并未称“腊” 。古印度使用的是印度历而不是夏历 。印度历的释迎牟尼成道日在夏历中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日子 , 不可能将释迎牟尼的成道日固定在夏历的十二月初八日 。
其次 , 在行为上 , 佛教寺院僧众取香谷及果蔬等物煮粥供佛 。腊月初八日寺院僧众可以用腊八粥供佛 , 但不等于说腊八粥起源于腊月初八日的释迎牟尼成道 。换句话说 , 是先有腊八粥后有以粥供佛的行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