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的来历和传统习俗

除夕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重大的节日之一 。指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一天晚,因常在夏历腊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除夕的来历和传统习俗,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
除夕的来历
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 。这种猛兽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 。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 。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 。这天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 。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 。
为了纪念这次胜利,以后每到冬天的这个时间,家家户户都贴红纸对联在门上,电灯笼,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烟花;夜里,通宵守夜;第二天,大清早互相祝贺道喜 。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成了"过年" 。
除夕的高潮是年饭后长辈发"压岁钱" 。接着就是张贴春联和门神,并关上大门 。到初一的早上才开门"接财神" 。接下来就是全家人守岁到凌晨 。
除夕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1、年夜饭
北方人年夜饭的菜色中常包括水饺、鱼、年糕、长年菜等 。因为水饺状似金元宝,有富贵之意;鱼这道菜不能吃完,因为在汉语中“鱼”和“余”同音,有“年年有余”的吉祥意思;年糕则有“年年高升”之意;吃长年菜则有长寿的意涵 。华南则多有鸡、烧肉、发菜、蚝豉等,因为“发菜蚝豉”与“发财好市”谐音 。江南的典型年夜饭必有鱼,丰盛汤锅 。

2、不汲水
过年有“不汲水”的禁忌,家有水井的人家要在除日黄昏前“封井”,给水井加上木盖,供奉糕点以后焚香拜祭,三日后方可开盖复用 。
3、祭祖
在我国很多地方,这一天,民众都会在家中摆上丰厚的饭菜,点燃香烛,家长率领子孙们叩拜 。北方一些地方的农村还会在家中违禁词已过滤纸钱 。大年三十傍晚时分,在祖宗像前点上香烛,倒上美酒,摆上菜肴,全家人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表达“慎终追远”的感情 。等各位先人用过年夜饭之后,人们才开始享用 。
4、压岁钱
用铜钱要大钱、新钱,再用红绳穿成各种形状 。有的穿上百枚铜钱,取其“长命百岁”之意;有的则穿成鲤鱼、如意、龙形等吉祥形状,取“钱龙”、“钱余”之意,以期带来吉祥如意 。有的地区还有送“压岁果”的习俗 。除夕夜,长辈会把橘子、荔枝等瓜果放在小孩枕边,取“吉利”寓意来祝孩子来年大吉大利 。
5、踩岁活动
踩岁活动即在院内将芝麻秆粘上用黄纸卷成的元宝形,攒成一捆,谓之“聚宝盆” 。然后,全家人用脚将其踩碎,以“碎”谐“岁”,并借用芝麻开花节节高之吉祥寓意,祝愿家道兴旺,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盼 。

6、守岁
传说守岁是为了防止一种独角兽的侵害,而这种独角兽最怕火光、红色和声响,所以人们就在除夕夜穿红衣、点红灯、贴红纸、放烟花炮竹,焚香祈祷,彻夜不眠,也就有了“守岁”习俗 。《帝京岁时纪胜》记载:“高烧银烛,畅饮松醪,坐以达旦,名曰守岁,以兆延年 。”
7、开灯睡觉
除夕晚上睡觉的时候,是不能关灯的,只能到年初一天亮才能关灯 。除夕整个晚上,家里一般都不关灯,特别是供养祖先的屋子更是不能关灯 。
8、忌打碎器物
除夕还有忌打碎器物的习俗 。民间认为如果这一天打破碗碟杯盘,则意味着新一年会有“破运” 。有时不小心在这天打碎杯盘,长辈会抓紧用红纸包起来并口念“岁岁(碎碎)平安”等吉祥语来补救 。民间认为,将红纸包起来的碎片放在神案上数天,即可化解可能的灾难 。所以,人们在除夕这天为了博个好彩头,都会慎言谨行,以求得一个吉祥如意年 。
9、贴春联
这副世界上最早的春联,“三阳始布,四序初开”记载在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上,撰联人为唐人刘丘子,作于开元十一年(723年) 。百姓春节贴春联的民俗从明代才开始盛行,潮流发源地是南京 。
10、贴年画
年画,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雕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而渐渐把财神请到家里,进而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