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选美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古时选美比赛什么样?

爱美之心 , 人皆有之 , 今天各种选秀活动层出不穷 , 而在古代 , 人们也有选秀活动 , 我国最早的选秀活动可以追溯到宋朝时期的花榜 。
古代的花榜花榜 , 算是我国最早的选秀活动了 , 一般是由那些经常流连于风月场的士大夫们组织的一些选美活动 , 而参选的对象多为青楼女子 , 文人才子们对他们进行点评、评级 。
以名花名草来比拟自己赏识的青楼女子 , 或效仿恩科取士的形式将青楼女子们分别评定名次并逐一提诗写词 , 概括青楼女子的特征 , 相貌 , 最后公诸于众 。
与现代的选美比赛相同的是 , 宋代的这种花榜在评选之前也会首先选好场地 , 叫作“花场” , 立好章程和规则 , 然后召集全城的青楼名女们赴会 。
甚至一些名气大、名女多的青楼会先进行一次内部评选 , 选出最优秀的代表参赛 。
由于古代人对待女子的才艺非常重视 , 又因为评委大多都是那些“风流雅士”组成 , 所以在比赛时 , 青楼女子们除了展示自己的美貌外 , 还要展示琴棋书画等才艺 , 
而评委们都是一边饮酒一边欣赏、点评 , 看上去更像是戏园子里听戏的“大老爷” , 完全没有现在选美比赛那样正规 , 甚至四周还会围满群众 , 叫好喝彩声此起彼伏 。
当比赛结束 , 经过评委们的简单裁定后 , 就会当场唱名 , 将获胜的青楼女子公之于众 , 青楼女子们一经品题 , 往往身价倍增 , 而那些没有列于榜单的 , 则引为大憾 。
选美比赛虽然起源于宋代 , 并真正走红却是在明代中期以后 , 明朝文人墨客们留下的很多古籍如《燕都妓品》、《金陵妓品》等书 , 都是对这类选美比赛的盛况的记载 。

到了清朝 , 花榜比赛虽然不再像从前那么风靡大街小巷 , 但还是会被很多人津津乐道 , 甚至直到近代时期的大上海 , 还依然存在 。
大上海的花榜和花选20世纪初期 , 上海依然时常会有花榜比赛举办 , 不过参赛选手已经不是古时候的青楼女子 , 而是改装后的歌女、舞女了 , 虽然大体上还是一样 , 但场面上却比古时候的花榜要显得高雅得多 。
同时 , 近代花榜的举办地一般是歌舞厅或是一些娱乐场所内 , 观众们也是接到主办方请帖才可参加 , 不再是大街上的围观群众人尽可见 。
而组织者和评委更是进步了一大块 , 已经不像明清时期那么随意了 , 而是由一些报社、杂志社来作为主办方 , 邀请文化界名流和娱乐业大佬来充当裁判 , 裁判的规则和制度也与现在的选美比较接近 , 不再是那么随意的谈笑风生 , 而是正儿八经的坐成一排 , 以评分的方式来决定名次 。
尽管选美的本质并没有改变 , 但形式上却比明清时期看起来更正规 。
近代上海的花榜比赛项目与明朝时期虽然叫法不同 , 实际都是大同小异 , 分为艳榜和艺榜两类 , 一年评选两次 , 每次荣得桂冠者也是身价瞬间高升 , 得到更多实力人物的追捧 。
有意思的是 , 正是由于时代的进步 , 人们的头脑和思想也逐渐不再那么简单 , 参加选美的舞女、歌女们往往会为了取得名次 , 扬名立万而私下找到评委 , 进行一些潜规则的私下动作 。
为了促进行业发展 , 一些大人物们挖空心思来扩大影响 , 甚至按照科举选拔制度 , 前三名分别被称作状元、榜眼、探花 。

1912年成立民国以后 , 花榜的头衔也与时俱进 , 仿照了中华民国的政府职能部门设置 , 按名次分别被称为花国大总统、花国副总统、国务总理等 , 按名次还被授予参政院正副院长、参政;才部、貌部、品部、艺部总次长、都督、政长、都统和知事等奖项 , 令人啼笑皆非 。
当然 , 正是因为花榜这种私下操作 , 内定结果的做法 , 使得花榜逐渐被观众抛弃 , 而在花榜远离观众后 , 又诞生了新的选美方法 , 比如“花选”就是由《游戏报》首创的一种当时比较新鲜的选美比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