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鱼是鱼吗


娃娃鱼是鱼吗

文章插图
娃娃鱼不属于鱼类,
属两栖类动物 。鱼类要具备三个条件:有腮、有鳍、终生生活在水中 。
【娃娃鱼是鱼吗】可是娃娃鱼不具备这些条件,因此它不是鱼而是两栖动物类 。娃娃鱼是由3亿6千万年前,古生代泥盆纪时期水生鱼类演变而成的古老动物 。别名娃娃鱼、啼鱼、狗鱼,属于有尾目隐鳃鲵科 。栖息于海拔200-1500m的山区水流湍急,水质清凉,石缝裂隙和岩石孔洞甚多的溪河中 。已列为国家II级保护动物 。
扩展资料:捕食与食性:觅食不是主动出击,张开大口,一动不动地等待着猎物自投罗网 。喜食鱼、蟹、虾、蛙和蛇等水生动物 。分布在云南的滇东北和滇东南的山溪中有发现,中国17个省区均有分布 。娃娃鱼是现存有尾目中最大的一种,最大体长可超过1米 。头部扁平钝圆,口大,眼不发达,无眼睑 。身体前部扁平,至尾部逐渐转为侧扁 。身体两侧有明显的肤褶,四肢短而扁,前肢五趾,后肢四趾,稍有蹼 。尾圆形,尾上下有鳍状物 。体表光滑,布满粘液 。身体背面为黑色和棕红色相杂,腹面颜色浅淡 。
娃娃鱼不属于鱼类 。娃娃鱼学名大鲵,生活在清澈溪流或河流里的大型两栖动物 。因叫声似婴儿啼哭,故称娃娃鱼 。大鲵属有尾两栖动物 。体大而扁平,一般全长582到834毫米,头体长310到585毫米,最大个体全长可达200厘米以上 。头大扁平而宽阔,头长略大于头宽,雄鲵肛部隆起,椭圆形,内壁有乳白色小颗粒 。扩展资料大鲵是一种食性广的肉食性动物,其世代繁衍生息于山间溪流中,以淡水水生动物为食,经过驯化后,也能摄食海产鱼虾 。一些沿海地方,淡水鱼类缺乏,海水鱼类多又便宜,经过人为改变大鲵食性后,大鲵也能摄食海水鱼类 。大鲵食性虽广,但是对食物仍有选择性,喜欢吞食新鲜的饵料,不吃腐败的'鱼虾 。
大鲵是现存有尾目中最大的一种,最长可超过1米 。头部扁平、钝圆,口大,眼不发达,无眼睑 。身体前部扁平,至尾部逐渐转为侧扁 。体两侧有明显的肤褶,四肢短扁,指、趾前五后四,具微蹼 。尾圆形,尾上下有鳍状物 。体表光滑,布满粘液 。身体背面为黑色和棕红色相杂,腹面颜色浅淡 。
一、娃娃鱼虽然称其为鱼,其实它并不是鱼,它是一种生活在淡水中的两栖动物,学名叫大鲵 。
二、娃娃鱼介绍
大鲵隶属隐腮鲵科,大鲵属,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贵的两栖动物 。它的叫声像婴儿的哭声,因此人们又叫它“娃娃鱼” 。大鲵俗称“大山椒鱼”,源于其身有山椒味道 。大鲵属现有2种,即日本大鲵产于日本本州岛南部及四国、九州岛;另一种即产于中国的大鲵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及黄河、珠江中下游的支流中;该鲵分布广,数量多,由于经济价值和环境质量下降等原因,野外种群数量很少 。保护级别:国际CITES附录I,中国II级,受胁等级:极危CR 。
大鲵体大而扁平,一般全长582~834mm,头体长310~585mm,最大个体全长可达200cm以上 。头大扁平而宽阔,头长略大于头宽,头宽为头体长的l/5~1/4;吻端圆,外鼻孔小,近吻端,鼻间距为眼间距的l/3或l/2;眼很小,无眼睑,位背侧,眼间距宽;口大,口后缘上唇唇褶清晰;犁骨齿列甚长位于犁腭骨前缘,左右相连,相连处微凹,与上颌齿平行排列呈一弧形;舌大而圆,与口腔底部粘连,四周略游离 。
躯干粗壮扁平,颈褶明显,体侧有宽厚的纵行肤褶和若干圆形疣粒,腋胯部间距约为全长的1/3,有肋沟12~15条 。
四肢粗短,后肢略长,指、趾扁平;前后肢贴体相对时,指、趾端间距相隔6个肋沟左右;肢体后缘有肤褶,与外侧指、趾缘膜相连;指4个,指长顺序为2、1、3、4;趾5个,趾长顺序为3、4、2、5、1;第四指及第三、四、五趾外侧有缘膜;显得极为宽扁;蹼不发达,仅趾间有微蹼 。尾长约为头体长的一半,尾高为尾长的1/3~1/4,尾基部略呈柱状,向后逐渐侧扁,尾背鳍褶高而厚,尾腹鳍褶在近尾稍处方始明显,尾末端钝圆 。肛孔短小成短裂缝状;雌性的肛周皮肤光滑,雄性沿肛裂两侧形成疣粒状;繁殖季节期间雄性肛部肛肿 。雄性全长510mm时,睾丸长、宽、高为66.5×14.0×8.5mm,色乳黄 。采于陕西洋县的雌鲵全长465mm的个体,卵巢内卵的直径为4.5mm,呈乳黄色 。
其体表光滑湿润;头部背腹面小疣粒成对排列;眼眶周围的疣粒排列较为整齐,更为集中,头顶和咽喉中部及上、下唇缘光滑无疣,眼眶下方、口角后及颈侧疣粒排列成行;体侧粗厚的纵行肤褶明显,上、下方之疣粒较大;其他部位的皮肤较光滑 。全长160mm幼鲵,体侧的肤褶及疣粒均不明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