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用了什么修辞


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用了什么修辞

文章插图
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
清风吹拂,江水泛起微微涟漪,像轻绸软缎在波动;九子山巅高出云表,像“轻轻”浮在银色的海面 。
软字一语双关,既是写风软,也是写江水之软 。写出了微风轻柔,温软拂面,也写出了软风吹拂江水,使江水也变得温柔绵软,微波轻漾 。
扩展资料:
《早过大通驿》①
查慎行
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 。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 。
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 。画家浓淡意,斟酌在荆关② 。
【注】①大通驿:在安徽铜陵,大通河由此入长江,作者乘船途经此地 。
②荆关: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关仝,二人擅长山水画 。
【参考译文】
早雾刚刚散去,朝阳尚未升起 。
遥望青烟袅袅,市镇依稀可辨;
朝霞映红树木,仿佛忽然移到了河湾 。
清风吹拂,江水泛起微微涟漪,像轻绸软缎在波动;
九子山巅高出云表,像轻轻浮在银色的海面 。
即便是荆关再世,要描画这山光水色,也得为笔墨浓淡费一番斟酌吧!
【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用了什么修辞】【参考赏析】
这首诗写晓雾、初日中的江南秀色,红绿辉映,山水明丽,虚实相生,浓淡得宜,俨然一幅写意山水 。
首联点明过大通驿的时间:早雾刚刚散去,朝阳尚未升起 。不说雾散而用醒字,不仅把无知无觉的晨雾,比拟为有情有意的佳人,且一语双关,早行的旅人,大概也是才醒吧 。
不说旭日未升而用吐字,使读者感受到朝阳于转瞬之间喷薄而出的气势 。夙朝两个时间名词和才未两个副词,巧妙地扣紧诗题的早字 。首联即对仗工稳,于平易的叙述中,已见出作者驾驭文字的功力 。
颔联描写大通驿周围的景色:遥望青烟袅袅,市镇依稀可辨;朝霞映红树木,仿佛忽然移到了河湾 。诗人的观察是精细的:炊烟一般呈淡蓝色,但在这里,青山绿水把它染成了翠绿色 。
诗人的想象是丰富的:树木本来融汇在绿色的山水之间,但在朝霞忽然照射之际,变成了红色,鲜明地突现出来,好像一下子移植到河湾来,树仿佛活了 。此联重在写晓雾、朝霞的色彩之美,红绿辉映,鲜艳明丽,给人以新奇之感 。
颈联作者拓展视野,进一步发挥想象:清风吹皱江水,泛起微微涟漪,像轻绸软缎在波动;九子山巅高出云表,像轻轻浮在银色的海面 。软字借触觉表现视觉,轻字假重感描摹观感,均巧妙地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把水波云海写得可触可托 。这两句,上写近景实景,下写远景虚景 。
九子山,现名九华山,与峨眉、五台、普陀合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 。在青阳县西南,面积一百余平方公里,有九十九峰,以天台、莲华、天柱等九峰最为雄伟 。主峰十王峰海拔1342米 。据《太平御览》记载,此山奇秀,高出云表,峰峦异状,独特别致 。
李白有诗赞曰:天河挂绿水,绣出九芙蓉 。刘禹锡也曾叹道:奇峰一见惊魂魄 。但被誉为东南第一山的九华山,毕竟距大通驿有百里之遥,作者当时未必真的看到了轻浮云表的九峰之颠 。云轻九子山,大概得益于作者丰富的地理知识,是从中生发的想象吧?
尾联则由眼前的自然美联想到艺术美:即便是擅长山水画的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关(仝)再世,要描画这山光水色,也得为笔墨浓淡费一番斟酌吧!尾联二句,暗含两层意思:一是大通驿附近景物,很像荆关笔下的山水画卷,这是由实景联想到虚景,用自然美类比艺术美 。
二是即使以荆关的大手笔,也难以写尽此间山水之妙,这是以虚景衬实景,用艺术美来烘托自然美 。前一层意思较含蓄,后一层较显露 。总之,是以虚衬实,虚实相生,读来仿佛景中有画,画中有景,意境深邃,耐人品味 。
“风软一江水,云清九子山”出自查慎行的《早过大通驿 》 。
早过大通驿 清·查慎行
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 。
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 。
风软一江水,云清九子山 。
画家浓淡意,斟酌在荆关 。
我理解的全诗大概的意思是早雾才刚刚散去,朝阳还没有升起 。我隔着袅袅青烟遥望,市镇依稀可辨;朝霞映红着的树木,仿佛忽然移到了河湾 。清风吹拂,江水泛起微微涟漪,九子山巅高出云表,像浮在银色的海面 。即便是荆关再世,要描画这山光水色,也得为笔墨浓淡斟酌一番吧!
“软”字一语双关,既是写风软,也是写江水软 。写出了微风轻柔,温软拂面,也写出了软风吹拂江水,使江水也变得温柔绵软,泛起了层层涟漪,微波荡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