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金莲与武松喝酒用到了注子,是怎样一种酒器?


潘金莲与武松喝酒用到了注子,是怎样一种酒器?

文章插图
注子就是小茶壶,也叫执壶 。是唐朝至今流传下来的酒器 。地域不同,所以叫法也有差距
注子的造型多种多样,有柄有盖 。分酒注子和茶注子 。唐朝注子多是壶嘴呈方形,短小 。到宋代壶嘴稍长,圆形 。酒注子下面常备有一碗,碗中倒入开水,用于温热酒水 。也是唐宋时期有些地域的叫法 。
一、酒注子的起始
【潘金莲与武松喝酒用到了注子,是怎样一种酒器?】自秦时期便有专门盛酒分酒的器皿,当时多以铁质制作 。自汉晋时期开始流行瓷器 。一直流传至今 。而唐宋时期,注子更是造型多样,甚至还有九龙壶和鸳鸯壶一说 。可见古时瓷器注子已久造诣颇高 。而现代,少有见到鸳鸯壶 。更别说传说中的九龙壶了 。
二、鸳鸯壶与九龙壶的传说
鸳鸯壶又叫子母壶,一壶里可装两种不同酒水,大家电视中或许看到过,鸳鸯壶中设有机关,一边是正常酒,而另一边是下了毒的酒水 。两人共饮一壶酒,另一个人却毒发身亡 。在这里专门介绍下九龙壶的传说 。相传和氏璧的玉璞非常巨大 。共做出三件东西,和氏璧、九龙壶和九龙杯 。据传说所言,在九龙壶中倒入清水自动变换为高茶美酒 。不同人所喝有不同的味道 。再倒入九龙杯中,九条盘龙在杯中缠绕 。无论饮酒饮茶,都有轻微龙鸣作伴 。如仙境一般 。若无高贵权势地位,怎能见九龙壶一面 。这天下第一壶的名号九龙壶当之无愧 。果真是令人向往,不知这传说中的东西是否存在过 。
三、酒注子与执壶的理解
以前认为,注子一般手柄呈竖直 。与煎药壶差不多 。而执壶体型小巧,手柄则弯曲好握 。但从央视看到《水浒》注子造型后,顿觉注子执壶一般无二 。所以得出,注子乃是执壶 。叫法不同而已 。
在水浒中,好汉们常常是“大碗吃酒,大块吃肉” 。然而,好汉们喝酒,除了用大碗之外,还会用到其他酒器 。
比如鲁智深在五台山,看到一个卖酒的汉子,手里拿的是“旋子”;桃花山下,小霸王周通要做刘太公的上门女婿,喝酒用的是“杯子”;董超、薛霸押送林冲去沧州,鲁智深半路上救了林冲,四人后来村酒店喝酒,用的是“角”;宋江发配江州,在琵琶亭喝酒,酒保打的是两“樽”玉壶春酒;后来宋江与李逵等人喝酒,用的则是“盏”等等 。
除了这些酒器之外,书中还多次提到一种叫“注子”的酒器 。比如,第二十四回中,潘金莲与武松喝酒,就用到了注子 。
武松道:“一发等哥哥家来吃 。”妇人道:“那里等的他来 。”说犹未了,早暖了一注子酒来 。
百二十回的《水浒传》中,书中凡八次提及“注子”,都是用来盛酒的酒器 。然而,“注子”到底是什么样,为何有这样的称呼,其使用又有哪些讲究呢?宋代有这种酒器吗?
“注子”的出现
众所周知,用来盛酒的壶,从先秦时期就很流行,但每个时期,壶的造型并不一样 。
到唐代时,一种带柄、有盖和嘴的壶开始流行起来 。
元和初,酌酒犹用樽杓,所以丞相高公有“斟酌”之誉,虽数十人,一樽一杓,挹酒而散,了无遗滴 。居无何,稍用注子,其形若罂而盖、嘴、柄皆具 。太和九年后,中贵人恶其名同郑注,乃去柄安系,若茗瓶而小异,目之曰“偏提”——《资暇集》
《资暇集》是唐代李济翁所著的考据辩证类笔记,笔记中指出:
在唐代元和(公元806年到公元820年)初年,大家喝酒还用樽和杓,就是把酒用酒勺从酒樽中舀出来,倒在每个人的杯子里,这样酒不会洒出来 。但是没多久,一种像罂但是带有盖、嘴和柄的盛酒器出现了,这就是注子 。
太和九年(公元公元835年),在郑注的谋划下,皇宫中发生“甘露之变”,结果死了很多朝廷重要官员 。大臣们因此不喜欢郑注,所以就把注子的柄去掉了,改成系,并把注子更名为“偏提” 。
这里的“系”,个人推测应该是指一侧的曲柄,也就是壶把手 。因为唐代的注子,主要有曲柄和直柄(也叫横柄)两种,起初注子都是直柄,后来则是曲柄 。直柄变成曲柄,需要从一侧提起来,所以叫“偏提” 。
由此可知,在唐代元和年间,注子就已经出现了 。说白了,注子就是有柄、有嘴、有盖子的壶(罂本身也很像壶) 。因为这种壶有柄,能够以手执之,所以后来多称之为“执壶” 。
“注子”的名称
宋代人喝酒,很喜欢用“注子” 。在流传到今天的宋代瓷器中,也有很多注子 。在宋代史料中,不仅提到了注子,甚至还说到了带有机关的“注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