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 人教版高二下生物教案( 七 )


教学方法:启发、探究与讨论式教学相结合
教学模式:观察归纳→讨论比较→实践探究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 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1)有氧呼吸 , 无氧呼吸的电脑动画课件及相关图表、栏目显能测试题等
(2)印发有氧呼吸 , 无氧呼吸的图表 , 知识衔接 , 相关资料 。
学生:(1)预习教科书本节内容 , 书写预习纲要 。
(2)阅读教师提供的知识衔接 , 相关资料 。
(3)利用上网查询 , 翻阅书籍 , 报刊等收集细胞呼吸的资料 。
教学过程:
一. 课题导入
问题:我们在前面学习过ATP , 那么ATP在生物体中是通过哪些途径形成的呢? (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引出本课的课题 。)
二. 学习新课
问题:在第二章我们学习过细胞器线粒体 , 那其功能是什么?(通过学生回答引出本课呼吸类型)
(一)细胞呼吸的类型
1. 有氧呼吸
学生观看有氧呼吸三阶段电脑动画课件 , 教师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并思考:场所、物质变化、能量变化 。
师生互动总结归纳有氧呼吸三阶段 , 同时教师特别点拨以下内容①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②元素示踪
③过程:
第一阶段:1摩尔葡萄糖分解成2摩尔丙酮酸 , 少量[H] , 释放少量能量 , 可利用能量生成2摩尔ATP 。
第二阶段:丙酮酸彻底水解生成6摩尔二氧化碳 , 大量[H] , 释放少量能量 , 可利用能量生成2摩尔ATP 。
第三阶段:氧气是氢的受体 , 生成水的同时释放大量的能量 , 可利用能量生成34摩尔ATP 。
④能量去路
1摩尔葡萄糖有氧呼吸可释放2870KJ能量 , 其中1161KJ可转移并合成38摩尔ATP , 其他以热能形式释放 。
问题:有丝分裂实验若培养根尖不换水会有什么现象?人体剧烈运动后 , 有何感觉?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引出另一呼吸类型:无氧呼吸
无氧呼吸
(1) 学生观看无氧呼吸的二阶段电脑动画课件 , 教师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并思考:场所﹑物质变化﹑能量变化 。
(3) 师生互动总结归纳无氧呼吸二阶段 , 同时教师特别点拨以下内容:
① 生物体内因酶的种类不同 , 故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 。
常见植物细胞、苹果细胞等 , 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 酒精毒害细胞 , 所以会有烂根﹑苹果腐烂现象 。动物肌肉细胞、马铃薯等块茎﹑块根等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乳酸使肌肉具有酸痛感觉 。
②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完全相同
第二阶段:丙酮酸是[H]的受体 。当丙酮酸转化为乳酸或酒精的过程中并不释放能量 。
③能量去路:1摩尔葡萄糖无氧呼吸(生成乳酸)释放196.65KJ的能量 , 其中61.08KJ可转移并生成2摩尔ATP , 其他从热能形式散失 。
④由于最初地球的原始大气无氧气 , 那时的微生物因缺乏氧化酶进行无氧呼吸 。后因蓝藻、绿色植物的出现 , 大气中出现了氧 , 于是有了有氧呼吸酶的好氧微生物 ,  。有氧呼吸以其较高的能量利用率成为地球生物的主要呼吸类型 。有氧呼吸是由无氧呼吸进化而来 。但是 , 在特殊条件下 , 有氧呼吸的生物仍保留了无氧呼吸的能力 。
教师引导学生简要归纳有氧呼吸 , 无氧呼吸及细胞呼吸概念 。
(二).细胞呼吸的概念(略)
学生观看大屏幕讨论栏 , 引出课题: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比较 。
__________ 1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与联系
__讨论栏__ 2是不是有氧呼吸只适用于真核生物 , 而原核生物只进行无氧呼吸?
__________ 3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只发生在晚上吗?
(三)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比较
问题:细胞为什么要呼吸?通过学生回答引出课题:细胞呼吸的意义 。
(四)细胞呼吸的意义
学生观看大屏幕知识衔接的内容
__________ 1、生物界的能量转化
_知识衔接_ 光合作用 :太阳能 ATP 有机物
(光能) (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
__________ 呼吸作用: 有机物 ATP 各项生命活动
(细胞呼吸)(稳定的化学能)(活跃的化学能)
2、有机物之间转化
学生观看大屏幕知识衔接栏目的内容后 , 讨论归纳细胞呼吸的意义 。第一为细胞呼吸提供能量;第二为其他重要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