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有机物知识点整理 高三化学知识点分享整理

只有高效的学习方法,才可以很快的掌握知识的重难点 。有效的读书方式根据规律掌握方法,不要一来就死记硬背,先找规律,再记忆,然后再学习,就能很快的掌握知识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三化学知识点1
(1)、氯酸钾热分解(二氧化锰催化)
(2)、高锰酸钾热分解
(3)、过氧化氢分解(二氧化锰催化)
(4)、电解水
(5)、氧化汞热分解
(6)、浓硝酸分解

(7)、次氯酸分解(光)
(8)、氟与水置换反应
(9)、过氧化钠与水反应
(10)、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11)、光合作用
以上1~3适合实验室制取氧气,但一般所谓“实验室制取氧气”是指1、2两种方法 。工业用氧气主要来自分离液态空气 。
有氧气生成的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2H2O=通电=2H2↑+O2↑

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MnO2△=2KCl+3O2↑
加热高锰酸钾:2KMnO4=△=K2MnO4+MnO2+O2↑
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2H2O2=MnO2=2H2O+O2↑
加热氧化汞:2HgO=△=2Hg+O2↑
高三化学知识点2
一、传统文化中的化学知识的考查角度
(1)传统文化中的物质变化与反应类型 。如成语“火上浇油”(主要是化学变化)、“百炼成钢”(主要是化学变化),古诗词“千锤万凿出深山”(主要是物理变化)等 。
(2)传统文化中的物质组成 。如《本草经集注》中“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硝石也”,“硝石”指KNO3;如《汉书》中“高奴县有洧水可燃”,“洧水”的主要成分是石油等 。
(3)传统文化中的实验操作 。如《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的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 。”涉及的操作方法是升华;
如明代《本草纲目》记载烧酒的制造工艺,涉及的操作方法是蒸馏;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操作中“渍”和“绞”分别表示煮沸、浸取、过滤等 。
(4)传统文化中的物质性质与用途 。如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有关“强水”(硝酸)性质的描述;古代铜器、铜钱成分为铜合金,铜锈的主要成分为Cu2(OH)2CO3等 。

二、解答传统文化中的化学知识问题的方法
(1)读题:读懂题中文言文所描述的物质的性质、重要的操作等 。
(2)析题:由于文中物质的名称一般与现在化学教材不同,需通过性质联系所学化学知识分析所描述的化学过程 。
(3)答题:该类题目多为选择题,根据题目要求正确解答 。
高三化学知识点3
氧化剂、还原剂之间反应规律
(1)对于氧化剂来说,同族元素的非金属原子,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而电子层数不同时,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就越难得电子 。因此,它们单质的氧化性就越弱 。
(2)金属单质的还原性强弱一般与金属活动顺序相一致 。
【高三化学有机物知识点整理 高三化学知识点分享整理】(3)元素处于高价的物质具有氧化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与还原剂反应,在生成的新物质中该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
(4)元素处于低价的物质具有还原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氧化剂反应,在生成的新物质中该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
(5)稀硫酸与活泼金属单质反应时,是氧化剂,起氧化作用的是氧化剂,被还原生成H2,浓硫酸是强氧化剂 。
(6)不论浓硝酸还是稀硝酸都是氧化性极强的强氧化剂,几乎能与所有的金属或非金属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时,主要是得到电子被还原成NO2,NO等 。一般来说浓硝酸常被还原为NO2,稀硝酸常被还原为NO 。
(7)变价金属元素,一般处于价时的氧化性,随着化合价降低,其氧化性减弱,还原性增强 。
氧化剂与还原剂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时,一般是生成相对弱的还原剂和相对弱的氧化剂,即在适宜的条件下,可用氧化性强的物质制取氧化性弱的物质,也可用还原性强的物质制取还原性弱的物质 。
高三化学知识点4
一、有机物的不饱和度
不饱和度又称缺氢指数,是有机物分子不饱和程度的量化标志,用希腊字母Ω表示 。规定烷烃的不饱和度是0(所有的原子均已饱和) 。不饱和度是计算有机物的分子式和推导有机物的结构式的相当有用的工具 。
不饱和度的计算方法
1.已知有机物的分子式时
(1),对于一般的只含C、H、O的有机物,可利用公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