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方案甲烷 新学期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方案( 二 )


同时原电池是高中化学学科体系的核心知识之一 , 它的教学是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的延伸与应用 , 也是后续电化学知识的基础 。原电池的教学是体现学科交叉 , 科学理论联系实际 ,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好素材 。学生在第一节学习了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关系 , 本节课则学习化学能转化为另外一种能量即电能 , 由于电化学知识是学生首次接触的新领域 , 存在着强烈的好奇心和陌生感 , 因此一个好的开端十分重要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原电池的概念、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 , 同时掌握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
(2)通过学生设计完成原电池构成条件的实验 , 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 。
(3)能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运用 。
2、过程与方法
(1)分析火力发电的原理及利弊 , 建立“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新思路 , 通过对氧
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的分析 , 提出实现新思路的各种推测和猜想等 ,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
(2)通过实验和科学探究 , 对比、归纳 ,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分析、归纳的能力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学习 , 使学生认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对现代化的重大意义 , 
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 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 。
(2)通过原电池形成条件的探究 ,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科学态度和方法 , 体会实验在化学
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原电池的概念、工作原理及形成条件
教学难点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研究 , 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
本质 , 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
新学期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方案3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掌握酯化反应的原理、实验操作及相关问题 , 进一步理解可逆反应、催化作用 。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用已知条件设计实验及观察、描述、解释实验现象的能力 ,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归纳、概括总结的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 。
科学品质:通过设计实验、动手实验 , 激发学习兴趣 , 培养求实、探索、创新、合作的优良品质 。
科学方法:介绍同位素示踪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使用 , 通过酯化反应过程的分析、推理、研究 , 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宏观到微观、从实践到理论的科学思维方法 。
教学方法:研究探索式 , 辅以多媒体动画演示 。
课时安排:第1课时:乙酸的性质及酯化反应实验(本文略去乙酸的其它性质部分)
第2课时:酯化反应问题讨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过渡】我国是一个酒的国度 , 五粮液享誉海内外 , 国酒茅台香飘万里 。“酒是越陈越香” 。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板书】乙酸的酯化反应
【学生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学生分三组做如下实验 , 实验结束后 , 互相比较所获得产物的量 。
第一组:在一支试管中加入3mL乙醇和2mL乙酸 , 按教材P71 , 图3-16连接好装置 , 用酒精灯缓慢加热 , 将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接受试管的液面上 , 观察现象 。
第二组:在一支试管中加入3mL乙醇 , 然后边振荡边慢慢加入2mL浓硫酸和2mL乙酸 , 按教材P71 , 图3-16连接好装置 , 用酒精灯缓慢加热 , 将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盛有水的接受试管的液面上 , 观察现象 。
第三组:在一支试管中加入3mL乙醇 , 然后边振荡边慢慢加入2mL浓硫酸和2mL乙酸 , 按教材P71 , 图3-16连接好装置 , 用酒精灯缓慢加热 , 将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接受试管的液面上 , 观察现象 。
强调:①试剂的添加顺序;
②导管末端不要插入到接受试管液面以下;
③加热开始要缓慢 。
【师】问题①:为什么要先加入乙醇 , 然后边振荡边慢慢加入浓硫酸和乙酸?
【生】此操作相当于浓硫酸的稀释 , 乙醇和浓硫酸相混会瞬间产生大量的热量,并且由于乙醇的密度比浓硫酸小 , 如果把乙醇加入浓硫酸中 , 热量会使得容器中的液体沸腾飞溅 , 可能烫伤操作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