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端午节主题班会教案 2023一年级端午节活动教案精选( 三 )


3.读了这个题目,你的小脑瓜里都产生了哪些问号?过渡:那我们就带着这些小问号一起走进课文 。
二、探秘方法,科学识字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的时候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把自然段标出来 。
2.同学们读得都非常认真,文中的词语宝宝忍不住要和你们见面了,你们认识他们么?(指名读一遍)
(1)象形字识字 。这些字有两个刚刚我们已经认识了,还有两个是象形字,你能找出来吗?就是“米”字和“豆”字 。这两个字是从古代的实物演变而来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它们的演变过程 。首先来看“米”字,它的甲骨文就像是六粒米从中间被上下分开,逐渐的中间两粒米相连,慢慢又演变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米”字 。再来看“豆”字,甲骨文的“豆”字就像是把一颗豆子细分了,种皮、胚根等都有,后来又慢慢简化为现在我们所熟悉的“豆”字,这两个字你记住了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
(2)心字底识字 。还有两个字是心字底的字,分别是“总”和“念” 。这两个字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倒八字头加上口和心字底就成了“总” 。今加上心字底就成了“念”,心中有所忆,口中有所吟,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3)加一加识字 。还有些字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比如“节”、“间”、“分”、“知”、“据”、“带” 。首先来看“节”字,草字头加上两笔(横折钩和竖)就可以了,可以组词节日 。门字框里面加上一个“日”就成了“间”,可以组词时间 。“八”字加上一个“刀”就成了“分”,可以组词十分 。“矢”字加上一个“口”就成了知,可以组词知道 。提手旁加上一个“居”就成了“据”,可以组词据说 。“卅”字加上秃宝盖再加一个巾字就成了“带”字,可以组词皮带 。这几个字你认识了吗?我们一起来带上拼音读一读 。
(4)巧用字谜识字 。猜谜:一人在内,打一字 。谜底就是肉字 。“内”字里面再加一个“人”就成了“肉” 。齐读 。
带拼音齐读生字——去掉拼音齐读、指读、开火车读——接下来,我们把生字请到词语中来读一读 。
三、细读课文,体会感情
1.生字词掌握了之后,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介绍了端午粽哪些方面的内容?(整体感知课文)课文主要介绍了端午粽的用材、花样以及为什么要在端午吃粽子的由来 。
接下来,请拿起你的书,静静的听老师读,我们一起走进《端午粽》这篇课文 。
2.朗读感悟 。
四、逐段分析
(一)学习第一段 。
1.过渡:听完后,谁能告诉老师,作者一到端午节总是去谁家?(外婆家)
2.每一年的端午节,外婆都会煮好一锅粽子,盼望着“我们”回家吃,说明外婆非常希望“我们”回家,一家人团聚,开心地过节 。
3.指名读,读出外婆的期盼 。
4.齐读 。你们读得可真棒啊,老师也想去外婆家吃粽子了 。
(二)学习第二段 。
1.过渡:每年端午节“我们”都去外婆家吃粽子,那粽子到底是用什么做的呢?谁来告诉大家?(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2.(1)我们来看“青青的箬竹叶”这个词组,“箬竹叶”就是我们平常吃的粽子的皮,颜色是青色 。那我们还可以说青青的()?如青青的草地,青青的豌豆等 。
(2)再来看“白白的糯米”这个词组,包粽子要用糯米而不是大米,这样包出来的粽子才会吃起来黏黏的 。糯米是白色的,可以说“白白的糯米” 。那小朋友们还能说出白白的()?如白白的棉花,白白的雪花 。
(3)最后来看“红红的枣”,你还能说出红红的()?
(4)同学们,你们“青青的箬竹叶”和“青的箬竹叶”哪个更顺口呢?那“白白的糯米”和“白的糯米”呢?“红红的枣”和“红的枣”呢?
这类词语都是用颜色来形容事物,并且所用表示颜色的字是重复的,这样更符合我们的表达习惯 。这类的词语搭配你们掌握住了吗?
3.粽子是用箬竹叶、糯米、红枣包成的,那作者喜欢吃粽子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指名读第二段的第二、三句话)
(1)我们一起来看第二段的第二句话,句子比较长,先听老师读一遍,看看老师是怎么把长句子缩短读的 。(范读时停顿时读的明显一些)谁能来试一试?这位同学已经抓住老师范读的精髓了,比老师读的都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停顿,把长句子读短 。
(2)接着我们一起来看“又黏又甜”这个词语,粽子吃起来既是黏黏的,又是甜甜的 。你还能说出类似的词语吗?(如又大又圆、又细又长、又快又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