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考试模拟题答案( 二 )


烟笼寒水月笼沙 , 夜泊秦淮近酒家 。
商女不知亡国恨 , 隔江犹唱后庭花 。
单元导语
古人说:“诗言志 , 歌咏言 。”古诗词 , 不仅能增强我们的民族文化自信感自豪感 , 同时也能体会诗人当时的的情感 。
学习本单元的诗歌 , 丰富我们的文化积累 , 同时也体会诗词的韵律美 。
课文导语
这首诗是诗人杜牧游览秦淮河时 , 在船上听见歌女在唱亡国之音《玉树后庭花》 , 轻荡绮艳 , 歌声哀伤 。这首歌是当年陈后主长期沉迷于歌舞升平的生活 , 不理国政 , 终于失去了江山 。陈国虽然灭亡 , 但这种靡靡之音却留传下来 , 在秦淮歌女中传唱 , 杜牧见此感慨万千 。加上当时政治的腐败 , 朝廷的衰弱 , 杜牧写下了这首著名的《泊秦淮》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的相关要求
阅读诗歌 , 能够读懂诗歌基本内容 ,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
学生情况
八年级 , 班级50人 。
课时安排 , 一课时 。
教学条件
教师配有多媒体设备 , 能够演示PPT , 播放视频、音频文件 。
5.根据上述材料 , 确定这篇诗歌的教学目标 , 并说明确定的依据 。
5.【参考答案】
知识与能力:能够结合注释解释全诗大意 , 并能说出某些关键词的意义 , 比如“笼” , “犹”等等 。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 , 分析文中关键信息的内涵 , 深化理解作者哀艳用词背后的深沉情感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文章的学习 , 学生能够强化对南朝及唐末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 并培养对唐诗的兴趣 。
依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要求:“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 , 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 , 以利于丰富积累、增强体验 , 培养语感 。” 。
(2)《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诈长篇叙事民歌 , 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 , 代父从军 , 征战沙场 , 凯旋回朝 , 建功受封 , 辞官还家的故事 , 充满传奇色彩 。本诗为民歌 , 结构分明 , 语言朴素 , 感情浓郁 , 适于吟诵 , 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语感 。
(3)虽然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古诗文 , 但阅读理解古诗文能力毕竟有限 。因此 , 学习本诗 , 还需要背诵诗歌 , 感受作者的忧国之情 , 增强责任感和爱国情感 。
教师资格考试要点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顺序性强调的是个体身心发展有方向性和顺序性 , 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人的发展是不可逆并且不可跨越的 。如 , 人的肌肉发展先发展大肌肉群再发展小肌肉群 。
所以对教育工作者的启示是应按照学生的发展顺序进行施教 , 做到循序渐进 。切忌拔苗助长和陵节而施 。
相关的古文有:盈科而后进;欲速则不达;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 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海;杂施而不逊 , 则坏乱而不修 。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阶段性强调的是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 , 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如 , 学生在童年期、少年期和青年期等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
所以给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启示是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 , 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 , 不能搞“一刀切”、“一锅煮” , 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 。
相关的例子:幼儿教育小学化违背阶段性 。
三、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不平衡性强调同一方面的发展不同速 。不同方面发展水平或成熟的时期是不同步的 。如 , 个体的身体先成熟 , 心理后成熟 。身体发展在刚出生的一年和青春期发展最快 。
所以给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启示是教育要适时而教 , 抓好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期及时的进行教育 。
相关古文:时过然后学 , 则勤苦而难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