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节气的起源及农事活动

中国自古重视立夏节气 。周朝时,每逢立夏日,帝王亲率文武百官到郊外举行盛大的“迎夏”仪式,并指令司徒等官分赴各地,勉励农民抓紧夏季耕作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立夏节气的起源及农事活动,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
立夏节气的由来
每年四月初一前后(公历5月5-6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农历的立夏节气,“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此时,太阳黄经为45度,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日天的开始 。
我国古代将立夏分为三候:“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 。”即说这一节气中首先可听到蜊蜊(即:蝼蛄)蛄在田间的呜叫声(一说是蛙声),接着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 。
迎夏的日子就是立夏日 。这时,万物繁茂 。立夏以后便是炎炎夏天,为了不使身体在炎夏中亏损消瘦,人们往往会在立夏进补,以使自己的身子强健有力 。
南方大部分地区,因农作物生长旺盛,杂草、病虫也迅速滋长蔓延 。客家人所居地方,立夏时节,已经完全进入夏季,天气炎热,人们食欲不振,开始消瘦,即“枯夏” 。但立夏过后,却是农耕时代,最需要人力的.时候,人们希望借助于立夏“被养”,强身健体 。另一方面,体质较差、抵抗力较弱的人们容易受到病菌侵袭而发生疾病 。民间开始偷闲消夏,注意饮食补养,人们在立夏吃一些食物,往往寄托着祈福、保佑平安、发财致富的良好愿望 。
我国北方多种植小麦,立夏正是小麦茂盛时节,因此北方大部分地区立夏时有制作与食用面食的习俗,其意在庆祝小麦丰收 。客家人大部分来自河洛一带,有吃面的习惯 。来到偏远的山村后,受到当地风俗的影响,改吃大米为主食,吃面习惯也会发生一些变化,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面食 。
立夏时节的农事活动
1、水稻管理

加强水稻田的水肥管理,对未够苗的早稻,田间要保持浅水层,并适时施肥,促进其生长,提高有效分蘖数;对已够苗的早稻要及时排水露、晒田,控制无效分蘖 。
2、小麦管理
应根据田块的墒情,适时对小麦田进行灌水 。另外,由于立夏后地温逐渐攀升,田间的杂草会迅速疯长,因此,还要抓紧时间进行除草 。
3、蔬菜管理
蔬菜作物要加强田间管理,适时施肥、除草和松土,以利生长 。
4、果树管理
做好保花保果和花后病虫害防治,及时施足采前肥,适时采摘,夏季要及时进行疏果、套袋和追肥等工作 。
5、畜牧管理

气温升高时要注意畜禽舍的降温通风,强化定期消毒,加强蚊蝇灭除,做好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 。
立夏吃什么食物
1、立夏饭
每年到了立夏这一天,孩子们就会向邻家第户讨米一碗,也被人们称为“兜夏夏米” 。人们会挖上一点笋,“偷”点蚕豆,还要用点蒜苗 。到了立夏的时候将兜得的米与食材在露天的地方煮饭,还要在饭上放青梅、樱桃等,然后送给送米的人家,第家一小碗 。
立夏饭是立夏节气的一道独特美食,人们会在里加有雷笋、豌豆、蚕豆、苋菜等很多的作料,主要的含义就是“五谷丰登”,人们如果在立夏这一天吃五色饭,也有一年到头身体健康的寓意,现在有一些地方也在延续这个习俗 。
2、立夏蛋
【立夏节气的起源及农事活动】一些地区每到立夏的时候,人们都要吃煮鸡蛋或咸鸭蛋,大家认为在立夏吃鸡蛋能够强健身体 。立夏蛋也是立夏有代表性的食物 。立夏前一天,人们就开始煮立夏蛋了,一这个时候人们会用茶叶末或胡桃壳煮,然后看着蛋壳慢慢变红,满屋香喷喷 。
茶叶蛋应该趁热吃,吃时倒上好的绍酒,内洒些许细盐,酒香茶香,又香又入味 。吃蛋之外,还有另外的玩法 。煮好的蛋,挑出整只未破的,用彩线编织成蛋套,挂在孩子胸前,或挂在帐子上 。小朋友们还要拄立夏蛋(就是碰蛋),那是这天快乐兴奋的事,拄蛋以蛋壳坚而不碎为赢 。
3、立夏粥
立夏粥是湖南耒阳传统的小吃,属于立夏节食品 。此小吃是耒阳饮食一绝 。耒阳人历来重视农桑活动,对二十四个节气特别敏感 。每个节气将临,人们总爱通过一些祭祀形式个应节食品,直观、形象地互相提醒不忘农事,不误农时,从美食中享生活的乐趣 。比如立夏,正是插秧时节,农作辛苦,各家各户就熬制立夏粥,以表达对丰收的美好祝愿 。立夏粥是用大米作主料,伴以精肉、糯米丸子、粉丝、干笋、香椿、猪杂、红枣、豌豆、豆芽、鸡蛋等十几种佐料熬制而成 。起锅后热气腾腾,香气四溢 。邻里之间,互相赠送,一来展示自己的手艺,二来融洽感情 。遗憾的是,立夏粥只有立夏时节才能吃到 。要是耒阳人能够把这道美味发扬光大,在每个节气都做,甚至变成酒店的常用美食,一定大受欢迎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