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最全( 二 )


8、勾践操练水军说
宋代高承《事物纪源》刊文 , 端午是源于春秋时期越王勾践于是日操练水军 。《事物原始》引《越地传》云:“竞渡之事起于越王勾践 , 今龙舟是也 。”
端午节的习俗
1、赛龙舟
赛龙舟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 , 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 , 至今在我国南方沿海一带仍十分流行 。这是民间信仰中崇拜龙的一种形式 , 借龙的神威祈福、辟邪 。赛龙舟分为请龙、祭龙神、游龙和收龙等几个环节 。龙船竞渡前 , 先要请龙、祭神 。在端午前要从水下起出 , 祭过神后 , 安上龙头、龙尾 , 再准备竞渡 。
2、吃粽子
吃粽子是端午节的重要传统习俗之一 , 主要材料是糯米、馅料 , 用箬叶(或柊叶、簕古子叶)包裹而成 , 形状多样 , 有尖角状、方状等 。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 , 粽子有咸粽和甜粽两大类 , 北方大多以吃甜棕为主 , 南方则更偏爱咸粽 。
3、佩香囊

佩香囊是端午传统习俗之一 , 香囊内通常填充一些具有芳香开窍的中草药 , 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效 。端阳以四色线系臂 , 并佩戴香囊 , 小巧玲珑精致可观 , 现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工艺品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 , 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 。在南方一些城市 , 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浓浓爱意 。
4、跳钟馗、悬钟馗像
跳钟馗是一种民间舞蹈 , 又称“嬉钟馗” , 源自北宋 , 是古徽州遗存下来的一种传统民俗表演 , 体现了民众崇尚钟馗的刚正不阿和祈盼除害降福的美好愿望 。在民间 , 钟馗是避邪扶正的象征 , 端午跳钟馗 , 寓意为消除五毒 , 四季平安 , 人寿年丰 。
钟馗捉鬼是流行于江淮地区的端午节习俗 , 在江淮地区 , 家家悬钟馗像 , 用以镇宅驱邪 。
5、栓五色丝线
五色丝线 , 俗称五色丝、五彩丝 。中国古代崇敬五色 , 以五色为吉祥色 , 端午清晨 , 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拴上用红绿黄白黑色粗丝线搓成的五色线 。
系线时 , 禁忌儿童开口说话 。还有一种说法 , 是在端午节后的第一个雨天 , 把五彩线剪下来扔在雨中 , 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 , 给带来一年的好运 。
6、饮雄黄酒
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极为盛行 。雄黄是一种中药材 , 能治百虫毒、虫兽伤 , 民间有“饮了雄黄酒 , 百病都远走”等俗语 。但现代科学研究标明 , 雄黄酒外用尚可 , 内饮则有害 , 需慎重 。
7、端午节其它习俗
端午节还有躲端午、避五毒、采药、端午雨、跳钟馗、斗草、打马球、游天坛等等一些其他的习俗 。
端午节地方特色
福建
福州端午旧俗是 , 一般临近端午的5天内都要吃指定的食物 , 初一吃糕 , 初二吃桃 , 初三吃田螺、海螺 , 初四门前挂艾草 , 初五吃鸡蛋 , 以求来年平安 。
山西
戴艾叶 , 艾蒿具有特殊的馨香 , 可驱蚊虫 , 有保健作用 。艾叶除了包粽子、插在门上驱邪 , 还可以戴在头上 。在山西一带 , 各村祭龙王 , 男女戴上艾叶 , 称为“去疾” 。小孩子们则系百索于脖子上 , 据说这是“为屈原缚蛟龙” 。
江苏
江苏高邮 , 吃“十二红” , 如果你是个吃货 , 肯定觉得端午节只吃粽子还不够 , 高邮人也这样想的 , 所以端午节他们还吃“十二红” 。
“十二红”一般指带红色或酱油色的食品 , 如烧仔鸡、烧黄鱼、炒苋菜等等 , 有四碗八碟之说 。“四碗”有红烧黄鱼、红烧趴蹄、红烧牛肉、红烧鸡块 。“八碟” , 又有“四冷”、“四热”之分 。四冷为:咸鸭蛋、香肠、洋花萝卜、熏鱼等;四热为:炒苋菜、炒猪肝、炒河虾、炒黄鳝等 。
湖北
晒水给小孩洗澡 , 端午又称端阳节 , 是一年中阳气最足的一天 , 晒水给小孩洗澡是屈原故里 , 湖北一带端午节的一种习俗 , 据说可以洗去污浊和病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