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 为什么说三毛的书要少看

著名作家三毛的人生 , 其实一直在评论界是属于两极化的 , 有人认为三毛的人生给了很多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女士那一种不一样的生活方式的启迪 。而另外一种声音则认为三毛的书里大部分充斥着我们现代所说的心灵鸡汤 。

甚至有一部分是毒鸡汤 , 如果你真的听了她的话看了她的书 。信了她所宣扬的那种生活方式的话 , 那么对于女孩子来讲 , 很可能是一辈子都不会走出的情绪深渊 。光是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 , 我们就能够看出三毛是多么矛盾的一个人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 , 为什么那么多人说不要去读三毛的书尤其是女孩子不要去读 。
因为我们会羡慕 , 但是不容易做到
我相信大家身边的人其实有很多是根本不知道三毛究竟写过些什么的 , 那为什么三毛又能在这个时代得享大名呢?原因再简单 , 不过自媒体的一些创作者一直在吹捧三毛的文章 。
但是当你真正的去翻开三毛的文章去仔细了解三毛的人生的时候 , 你就会发现我们确实很羡慕这样一位充满才华的女作家 。但是你能为了求学横跨几大洲吗?你能在二十几岁的时候独闯撒哈拉大沙漠吗?你能抛弃自己所有的一切去嫁给一个身无分文的潜水员吗?读过她的书羡慕她的人生 , 你却做不了第2个她就会让你的心里出现巨大的落差 , 所以还是不要去看 。
唯美的文字 , 华丽的词藻 , 却藏不住鸡毛蒜皮的小事
当你真正理解了三毛这位女作家 , 但你真的开始翻开三毛写的文字的时候 , 你就会发现三毛的文字有的时候接地气 , 有的时候就是用华丽的词藻在堆积自己内心的焦虑 。
尤其是在三毛的丈夫死之后 , 三毛所有的文字都充满了那种让人挥之不去的悲伤 , 有一段时间我甚至怀疑这位女作家是被日本作家太宰治灵魂附体 。而三毛文字的主要表达就是生活中鸡毛蒜皮的事情 , 如果每天都带着三毛写书的情绪 , 去处理生活中的芝麻绿豆的小事 , 那么很可能会让你马上致郁 , 甚至不想在这个世界上生活 。

毒鸡汤真的会影响我们的人生观
到现在为止 , 我都觉得三毛的大部分作品除了心灵鸡汤以外就是毒鸡汤 , 尤其是在她离开这个世界前的那几年 。如果你在情绪低落的时候 , 就千万不要去观看他这个时间段的作品 , 否则真的会改变你的人生观 , 改变你的价值观 , 甚至会让你的世界观逐渐崩塌 。
不知道有多少人被三毛和荷西的爱情所感动 , 特别年少的时候 , 看三毛的书 , 很羡慕她与荷西的爱情 , 爱得热烈 , 死得悲惨 。《撒哈拉的故事》主要描写了作家三毛与她的丈夫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生活时的所见所闻 , 与当地相识朋友的故事 。
作者三毛本名陈懋平 , 因为学不会写“懋”字 , 就自己改名为陈平 。旅行和读书是她生命中的两颗一级星 , 最快乐与最疼痛都夹杂其中 。她没有数字观念 , 不肯为金钱工作 , 写作之初纯粹是为了让父母开心 。她看到一张撒哈拉沙漠的照片 , 感应到前世的乡愁 , 于是决定搬去住 , 苦恋她的荷西也二话不说地跟着去了 。然后她和荷西在沙漠结婚了 , 从此写出一系列风靡无数读者的散文作品 , 把大漠的狂野温柔和活力四射的婚姻生活 , 淋漓尽致展现在大家面前 。
本书由十几篇精彩动人的散文结合而成 , 其中《沙漠中的饭店》 , 是三毛适应荒凉单调的沙漠生活后 , 重新拾笔的第一篇文章 , 从此之后 , 三毛便写出一系列以沙漠为背景的故事 , 倾倒了全世界的华文读者 。
这本书主要描写了三毛与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生活时的所见所闻 , 每个故事都透露出三毛这个隐忍女子对生活的热爱和面对困难的坚定 。
三毛用自己的心去适应、关怀这片大沙漠 , 在她的笔下 , 那些撒哈拉沙漠的人和物变得丰富多彩 。三毛以一个流浪者的口吻 , 轻松地讲述着她在撒哈拉沙漠零散的生活细节和生活经历:沙漠的新奇、生活的乐趣 , 千疮百孔的大帐篷、铁皮做的小屋、单峰骆驼和成群的山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