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2022工作报告10篇( 七 )


五、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
同时,因为我还兼任班主任工作 。所以,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也是我的主要工作之一 。平时,我除了利用品德课和班队课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外,在平时我教学中我也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渗透 。
教师和工人的工作性质不一样,工作成果也不一样 。工人如果不认真生产,那么他们生产出的可能只是一个两个劣质产品,而教师如果不留意的话,培养出的学生不只可能是成绩不好差生,还有可能是为害社会、为害人民的社会败类 。所以,在教学中我很注意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
比如:当讲到《《青蛙吃害虫》》一课时,我首先是让学生从字面上去理解"害虫"这两个字的意思,当学生明白害虫对人类有害以后我就反问:既然"害虫"对人类有害,那该不该被消灭?得到学生的肯定回答后,我又反问,那青蛙帮我们人类消灭害虫,你说青蛙是对人类有好处的还是对人类有害的?从而,教育学生要保护益虫 。
小学教师2022工作报告10
作文是学生最头疼的事情,学生头疼写,老师头疼阅,头痛于作文的学生,则是作文还提不起他们的兴趣 。兴趣是写好作文的起点 。作文教学要取得一定成效,语文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学写为主动学写,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呢?我觉得可从以下入手:
一、导入激起兴趣
一堂作文课,能否激发学生的作文欲,与语文教师的“导入”有直接关系 。题目一出,不导则让学生写,对多数学生来说,则是苦差事 。因此,导入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不可等闲视之 。导入要使学生懂得生活与文章的关系 。没有生活,就没有文章 。不热爱生活,就不会有佳作问世 。写作要以“感受”为基础,但又不能拘泥于感受,而要从感受发端,展开想象 。“想象”又不能随心所欲,而必须以“观察”为本 。观察要认真细致 。做到人木三分,透视事物的根本 。这样才不会“无米”生炊 。“导写”要引导学生善于借鉴 。每次作文课,在点化之后,有必要宣讲几篇佳作,给学生提供借鉴,造成立体感,唤醒写作欲 。引进写作的情境 。
二、写作克服应付心理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首先必须感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学习兴趣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探索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它是一种对智力活动有重要影响的非智力因素 。浓厚的兴趣会使人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推动人兴致勃勃地学习 。在教学实践中,我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学生对作文的态度呈现逐渐淡化的趋势,老师布置作文后,很多学生总是表现出“不得已而为之”的消极态度,应付了事 。因为缺少兴趣,他们才觉得作文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一种精神重压,所以产生应付心理 。写完了,也就可以交差了,至于写的结果如何,评价如何,那是老师的事 。要清除这一现象,必须在激发学生写作动机的同时,努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兴趣成为他们作文的“激素” 。
三、广泛阅读,积累语言 。
读是写的基础,写以读为前提,只有学生读得多了,写作时才能思如泉涌,付诸笔端 。广泛阅读,积累语言是解决学生“有话道不出”的重要方法 。当然,读书不能漫无边际,教师要给学生推荐文字精品、大家名著或有利于积淀语言的报刊、杂志等,以便学生学习运用语言 。课外阅读要强调学生对语言的内化吸收,而不是为应付考试的死记硬背,或为了写作的生吞活剥,要注重知识的长期效应,为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础 。另外,要让学生学会积累语言,把读到的精彩句段摘抄下来,同学之间交流阅读,评析欣赏,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吸收语言 。久而久之,学生读得多了,积淀的语言自然会丰富得很,写作时运用自如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这时,你再读学生的文章,就会发现他们的笔端不再青涩,而已变得圆润、丰满 。这就是学生畅游书海,厚积薄发的结果 。
四、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观察是认识的源头、写作的起点,我们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景,培养敏锐的感知力,逐步养成观察的习惯 。教学生去观察,去“爱”:观山,观水,观名胜古迹;爱父母,爱老师,爱周围的人;观植物,观动物,观小物件……长期耳濡目染的熏陶,孩子们的情感更丰富了,头脑中储存的东西更多了,他们的笔下也会流淌着对生活的爱 。学生自然会用充满个性的语言,抒发个性化的审美情趣,展现出学生作文的童心童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