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中运用的科学常识

随着现代医学科技及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全社会对医学生不仅只有的医学知识和技术上的要求,对其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都提出了新的标准 。
因此,培养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当今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培养基础理论深厚、专业知识扎实、具备科学研究素养、创新能力强的高层次医学人才,使每一名医学生都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以及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能力 。
培养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应着眼干强化创新意识、训练创新思维、提高科研技能和营造创新氛围等几个方面,以下从医学院校的角度探讨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1医学院校医学生创新教育较为薄弱的几个环节1.1部分导师带教意识和带教能力有待提高 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导师的引导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
而部分导师在医学生的科研创新教育中存在:科学视野狭窄,缺少学科前沿方向的研究;对人才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创造能力的培养意识不强,重使用而轻培养;导师课题研究的深度不够,医学生难以得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1.2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强 无论是本科生教育还是研究生教育,都既是知识的传承过程,也是知识的创造,在科学研究中,导师除了要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更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其独立思考和工作能力 。
但是,现在仍有大部分的医学院校的课程授课方式是以教师讲和学生听为主,课堂上的师生互动不够 。此外,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课题大多以完成导师基金项目为t,既缺少自我选题的机会,也缺乏选题的能力 。
1.3创新氛围不够浓厚 理论创新和学术发展往往是在学科间交流中完成的,就科学研究本身而言,决不是单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所能完成的,例如胃肠疾病治疗方面的基础研究,就包含了临床医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 。不同学科思想文化的多元激荡,以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分难解的知识网络,为科研创新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
现在的医学生参加学术交流尤其是国际上的交流机会还较少,而校内学术交流平台又不够完善,致使学生的学术视野还不够开阔 。2培养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几点建议2.1开展医学生教育理论研究 学校每年应投入一定的经费资助和鼓励导师和相关管理人员开展医学生的创新教育理论研究 。
通过制定医学生科研创新项目指南,不仅提高了教育理论研究的针对性,也保证了研究的制度化和经费保障,激发了学生开展研究的积极性 。2.2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创新模式 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一方面要鼓励学生自己查阅文献来确定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并提供其学习和从事研究的机会和条件;另一方面也要使广大教师转变教育理念 。
将以往单一的传授模式转换为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其科研创新能力的教育模式,在课堂上因材施教,指导学生开展自己的研究 。在形式上可以采用本科生导师制,即由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到自己的科研课题组中进行科研工作,本科生、导师、以及研究生可以在课题小组内协作开展研究 。

这种模式不仅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研究中去,成为教师的科研助手,还能让学生的科技创意获得更多的教师指导,增加其可行性,减少盲目性 。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
2.3实施创新激励机制 良好的医学生科研创新激励机制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调动学生开展科研活动的积极性 。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其科研成果进行考核和多方面的评估,包括发表的学术论文、获奖级别等,结果将纳入到学生综合测评之中 。
激励医学生参加课题研究活动,使医学生在对科研过程有一定体验的同时,也学会在特定的科学领域中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归纳、分析等综合能力,为日后开展独立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2.4组织学生参加学术活动 组织或聘请校内外的相关专家和教授开展学术讲座,介绍有关学科、专业的新动向,以及专业领域中的一些问题的争论焦点和尚待研究的问题等 。
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开阔科研思路 。2.5组织科研训练 在医学生的培养阶段中,要求每一名学生都有至少一个的真实科研活动经验 。
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文献阅读、选题、课题设计和实施、数据分析等环节,最后撰写科研论文,并进行论文答辩 。学生需要完成这一完整的科研过程,由相应的教师和评阅人进行考评和评阅,答辩则必须经过答辩委员会通过等 。

推荐阅读